本文转自:常州日报
美元存款利率速降但仍供不应求
业内人士提醒:谨防汇率风险
□本报记者 张琛
今天,王女士接到东亚银行的客服电话。她上个月通过“东亚中国财富管理”微信号预约了现场开户,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预约的日期是3月21日,结果还没轮到开户,美元存款利率已经降了两轮,现在我已经考虑取消预约了。”王女士说。
记者通过东亚银行客服电话了解到,3月以来,该行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从4.5%降至3.5%,本周又降至3.2%,每周都会实时调整。
多款美元存款供不应求
2月中下旬时,多家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其中,部分银行的美元定存利率出现了由4.3%降至2.1%的“腰斩”。尽管如此,利率下降后的美元存款仍供不应求。
3月20日,记者打开某城商行的手机银行APP,发现该行美元特色产品“享赢宝”中,1年期3%利率的美元存款已售罄。本期产品发行日期为3月8日,终止日期为3月21日,类似这种未到期便提前售罄的情况已经不止一次。记者又登录东亚银行的网上预约系统,发现其苏州分行、南京分行的预约开户时间已经排到4月上旬之后,上海分行的几个网点本月剩余的开户日期也大多约满。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美元资产是我们家庭的一个长期配置,去年存的美元存款恰好这个时间段到期。我们并不打算换回人民币,所以还是选择继续存入。”市民李女士说:“今年下半年,子女计划出国留学。为了避免汇率波动,这几年家里陆陆续续分批兑换美元,换好了存个半年定期、一年定期,出国了正好可以用。”
有业内人士预测,从目前趋势来看,不管是人民币还是美元,利率仍处于下行通道。美元存款利率与同期限人民币存款利率相比,仍具有优势。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汇率也曾出现过7.35的高位,对于有美元刚需的群体来说,趁着这段时间汇率平稳,换一点美元也是一种资产配置。
美债、美元理财成“新宠”
我市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何先生告诉记者,美元存款利率下调后,以美债为投资方向的多款公募QDII基金受到投资者热捧。何先生说:“这类公募基金最大的优势是不需要换美元,不占用个人美元额度,用人民币即可购买。前段时间,因为供不应求,多款产品还设置了限购额度。投资者通过银行端口购买,一是便捷、操作简单。二是能够享受到银行大平台的投顾服务,包括何时卖出、持有多久等操作细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类基金的年化收益挂钩美国国债,所以并非高收益产品。目前,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一般BBB以上的美债票面收益在6%左右,刨去基金申购费、赎回费等费用,这类基金的年化收益大概在4%左右。
我市某国有银行长期在售的几款美元理财产品也比较受欢迎。记者查看了这几款产品的说明书,大致投向同样为美债、美元存款等,风险较低,成立以来年化收益均在4%以上。
汇率风险始终存在
业内人士提醒,美元投资最主要的风险就是汇率,如果配置美元资产,最好使用非急需资金,以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未来不打算离境花这笔钱,那么早晚得换回人民币,这就需要寻找好的换汇价格。一旦资金需要急用,可能要在很差的汇率下被迫接受换汇损失。同时,要把握自己的投资边界,美元资产的投资品种比较丰富,但‘坑’也很多,盈利空间的背后是风险。最安全的就是美元定存,其次是美债。”
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按7.3购汇8000美元存一年,美元存款利率为4.1%,初始成本为:8000×7.3=58400元人民币。一年后,美元存款本息=8000×1.041=8328美元。人民币存款按照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7%来算,一年后人民币存款本息为58400×1.017=59392.8元。假设一年后人民币美元汇率和现在持平,那存美元比人民币多8328×7.3-59392.8=1401.6元,除去换汇损失,存美元赚得多。如果汇率上涨至7.5,那么除了1000多元的利息差,还有汇率波动的收益。如果汇率跌至7.0,那么8328×7=58296元,比人民币存款少了1000多元,再算上换汇费用,亏更多。也就是说,未来如果汇率波动幅度加大,极可能面临本金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