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看到孩子们满脸的茫然和无措,明明所有的时间都在补习、上课,成绩看起来也不错,可是他们的眼神却似乎在问:“我在拼命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没错,今天我们要聊聊,孩子们心底里的那种莫名焦虑和困惑,这比抑郁症更严重,甚至可以说是正在吞噬我们的下一代,这不仅是我的感受,还是不少家庭共同的心声
说到这里,很多父母可能会疑惑,孩子们不就是学习、考试吗?怎么会有这么复杂的心理波动呢?背后隐藏的压力可不是一两句能说清楚的,而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在逐渐变化中,给孩子们带来的种种困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孩子们所面临的神秘“空心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迷茫,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未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的“空心病”
说到“空心病”,我并不是在开玩笑,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空心”的感觉,看似成绩优秀,拿到手的都是好成绩,但一旦问起他们的梦想和未来,那就是一脸迷茫的状态,这样的现象可不是偶然,而是长期压抑的结果,有很多孩子跟父母坦言:“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只是想让我妈妈开心,”这听起来多么动人!可实际上,这却是从小被塑造出的“乖孩子”角色,让他们在无形中丧失了对自我的认知
“空心病”的危害非常严重,它并不仅仅表现为情绪低落,甚至可能导致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想象一下,一个孩子本该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玩耍,却为了成绩而独自承受压力,这种孤独感让他逐渐变得沉默寡言,不仅如此,内心的压抑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无路可走,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和抑郁症相比,这种“空心病”或许更难以察觉,抑郁症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而“空心病”就像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们内心的真正需求,而不仅仅是关注他们在成绩单上的数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因剖析引发深思
在谈到孩子们的“空心病”时,原因无疑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部分,近年来,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也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年攀升,有人把教育比作“内卷”,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让家长们也是心力交瘁,一些家长甚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常在家长群里讨论着如何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中处于领先地位,生怕孩子不够优秀
这就导致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满满当当,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兴趣和未来,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60%的孩子表示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根本无法抽出精力去进行自我探索,试想一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没有,生活中只有学习压力那他的未来该如何规划?
与此孩子们也在被灌输着狭隘的成功标准,家长们往往只会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似乎把一切都压在了高分、高学历和高收入上,这样的单一价值观让孩子们渐渐迷失了生活的本质,产生了情感上的隔阂,他们也许拿到了好成绩,却不懂得快乐在何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出迷茫给孩子们希望
既然孩子们面临着这么大的心理危机,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来拯救这一代呢?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孩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让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几个简单而有效的建议
最好先从家长的角色开始说起,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明白,不要让孩子成为我们心中的“完美替身”,你是希望他们成为哪种人,是否真的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做父母的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而不是无形的压力,试着放下你对“成功”的执念,去倾听孩子们最真实的声音,“你喜欢什么?”“你如何定义自己的成功?”这样的对话其实是非常有益的
营造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氛围也显得非常重要,孩子需要看到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单一的成功模式所束缚,举办更多的艺术活动、体育赛事和文化交流,这些都能让孩子们从中汲取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结尾部分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更是社会的希望,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该是一个孤独的旅程,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成为他们生命中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寻找内心真正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有挫折,或者会有不如意,但只要我们紧握着改变的方向,终会迎来光明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关爱、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未来点燃那一束永不熄灭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