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外星生命的想象,常常不自觉地投射了人类自身的影子,从《星际迷航》的克林贡人到各种外星人绑架故事里的小灰人,莫不如此。这不禁让人思考:如果真的发现了地外智慧生命,它们究竟有多大可能与我们相似?
生命演化之路漫长而复杂,在另一个星球上经历了亿万年独立演化的生物,似乎不太可能与人类形貌一致。正如SETI研究所的资深天文学家Seth Shostak所言:“它们为何要长得像我们?除了类人猿,地球上也没有其他生物与我们如此相像。”
然而,一些研究者认为,或许存在某种“最优设计”,使得智慧生物在外形上趋同。例如,为了使用工具,我们进化出了四肢和手指;为了建立社会,我们进化成了双足行走。 这种“最优设计”或许也适用于其他星球的智慧生命。
众所周知,生命的繁衍生息离不开水。因此,目前对外星生命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寻找水的踪迹。这意味着,外星生命诞生的环境可能与地球早期环境类似。 在通往智慧的道路上,它们或许也会受到类似的生态压力,最终演化出与人类相似的形态——躯干、四肢、头部等等。 正如剑桥大学的西蒙·康威·莫里斯教授所言,生命演化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不过,地球生命的多样性也提醒我们,演化的路径充满偶然性。 一些学者认为,人类的出现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已故的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就曾质疑,如果地球生命“重启”一次,人类是否还会出现。Shostak也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以数量论英雄,昆虫才是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种。 或许,外星智慧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存在,例如像蜜蜂或蚂蚁一样,依靠“群体智慧”生存。
还有一种更大胆的设想:外星智慧生命有意让自己看起来像人类。 就像《星际迷航:下一代》中描述的那样,一个古老的外星种族在宇宙中播撒了生命的种子,最终演化出了与他们相似的智慧生物。 如果我们真是他们的后裔,那么外星人长得像我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其他类人生物的可能性并非为零。Shostak指出,仅在银河系中,就有数十亿颗行星与地球温度相近。 即便智慧生命极其稀有,在如此庞大的基数下,也可能存在其他类人生物。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工智能很可能取代脆弱的生物体,成为未来智慧生命的主流形式。 或许,拥有意识且近乎不朽的机器人,才是未来宇宙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