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都能反射出自己在童年时所受到的影响。以下这5种,我们看似很正常的行为,其实都可能是来自于童年创伤。
第一个,就是性缘脑。
性缘脑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择偶上瘾。只要遇到一个异性,你就会用一种“找对象”的标准去审视对方,把对方当做是潜在发展的另一半;如果恰巧,对方还对你有一些比较友好的动作,你就会认为,对方该不会是喜欢我吧?然后产生一种恋爱的感觉。网上经常调侃的:军训爱上教官;打工爱上店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新郎”...这类人群大概率就是个性缘脑。
而造成性缘脑的原因,对于女生来说,可能是源于童年父爱的缺失,你们没有深入地接触过异性,缺乏处理与异性关系的能力,面对异性时“性本位”自动占上风;而男生性缘脑,则有可能是糟粕文化规训下的结果,就是他们会想当然的把女性当做是可以被凝视的客体。
第二个,爱幻想。
童年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的孩子,就容易掉进一个幻想的世界里。你们会幻想自己被爱、幻想自己拥有了很多求而不得的东西,并会把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外部世界上。
就比如我们看,现在很多人很爱磕CP,这可能就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替代性满足”,你们把自己想要被爱的欲望,投射到自己喜欢的CP上,看他们谈恋爱,来满足自己对美好关系的幻想;追星喜欢当“梦女”、“梦男”,是在对方身上投射了自己对理想伴侣的幻想;而喜欢看一些霸总、强制爱的爽文,虽然明知道剧情很老套,甚至有些病态,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从小被忽视,所产生的对于被偏爱的幻想。
第三个,擅长察言观色,左右逢源。
这类人通常会给人一种八面玲珑,情商很高的印象。但你之所以能轻易洞察到别人的想法,可能是因为,你有一个喜怒无常的父母。你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会暴走,于是为了保护自己,你就被迫学会了对父母的语气、神态、情绪、肢体动作等进行观察和预测,一旦判断出父母要发火了,就会立马“讨好”。又或者是你从小被寄养在了亲戚家,你需要经常看人眼色,来确保自己能在别人的家里得到照顾。
你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自然就锻炼出了察言观色的本领。但同时也很容易因为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
第四个,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心。
这不是因为你天生就笨,而是从小被吼骂长大的创伤结果。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经常被父母打骂、遭受语言和肢体上伤害的孩子,你们在受虐的过程中,因为情绪上承受了过高的压力,就会导致管理注意力和学习技能的脑部区域受到创伤,所以你们是很难集中注意力,也难以学习新的技能的。
反之,我们去看那些能在自己领域做到很强的人,比如今年很多的奥运冠军,他们在采访时都纷纷提到过一点,就是从小父母给了他们一个充满稳定的、抱持的环境,让他们可以很专注地去发挥自己的天赋。
第五个,灾难化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遇事会下意识去想到一个最坏的结果。比如,工作有一点小错误,就会觉得自己要被开掉了;恋爱时对方晚回了消息,就觉得他有问题...没有焦虑,也会强行给自己制造焦虑。
这是因为你在童年时期,是不被允许犯错的。父母对你的包容比较低,只要做错事就会换来严厉的批评,甚至打骂。所以每当你做事的时候,就会习惯性的预知创伤和感知危险,然后提前做好预判。就仿佛是,我已经把最坏的结果想到了,那谁也伤害不到我。慢慢地,这种过度的自我保护,就会形成你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当然,我给大家介绍这些,并不是为了指责或者甩锅给原生家庭。而是追本溯源,了解到我们的一些行为模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毕竟确实会有很多人,被上述的这些问题困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我们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去改变和纠正旧有的思维模式,实现自我成长,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