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这部被很多人认为是“影史第一”的作品,你真的看懂了吗?
更新于:2025-03-26 13:43:11

1994年是全球电影佳作井喷的一年,国外有《阿甘正传》《这个杀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赎》,国内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九品芝麻官》《醉拳2》等等。

而在这其中,《肖申克的救赎》常年霸占各大电影排行榜前列,在豆瓣保持着9.7的超高评分,被无数人奉为影史最佳,可这部经典之作,你真的完全看懂了吗?

影片开场,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枪杀妻子及其情人,尽管他坚称自己无辜,却依旧被无情地判处两个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

初入监狱的安迪,就像一只落入狼群的羔羊,弱小又无助,在狱中,他与黑人囚犯瑞德结识,瑞德能通过各种渠道为狱友们提供一些外界的物品。

安迪从瑞德那里买来一把小锤子,声称要用来雕刻石头,谁也想不到,这把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锤子,日后竟成为他重获自由的关键工具。

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监狱中逐渐站稳脚跟。

一次,狱警哈德利在屋顶抱怨继承遗产要缴纳高额税款,安迪抓住机会,冒着被射杀的危险,冷静地向哈德利提出合理避税的建议。

他的专业知识让哈德利刮目相看,不仅帮狱友们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的奖励,也为自己赢得了狱警的庇护,还争取到了在监狱图书馆工作的机会。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安迪,汤米偶然得知安迪案件的真相,原来真凶另有其人,安迪满心欢喜地以为终于可以沉冤得雪,重获自由。

可贪婪、残忍的典狱长诺顿却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仅拒绝帮安迪翻案,还残忍地杀害了汤米,将安迪最后的希望也彻底碾碎。

那一刻,安迪的世界仿佛再次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但安迪并没有被打倒,他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如熊熊烈火,越烧越旺。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安迪通过自己用小锤子花了19年时间挖通的地道,爬过500码恶臭的污水管道,终于成功越狱,重获自由。

这是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场景,安迪在雨中张开双臂,仿佛在拥抱自由,也拥抱新生。

安迪越狱后,利用为诺顿洗黑钱时捏造的假身份,取走了诺顿贪污的部分钱财,并将诺顿的犯罪证据公之于众。

最终,诺顿畏罪自杀,哈德利被捕,而安迪则在墨西哥的齐华坦尼荷小镇,那个他梦想中的地方,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关于越狱的故事,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是对自由、希望、信念的深刻诠释。

安迪在监狱中,身体被禁锢,可他的精神却从未被束缚,他用希望对抗绝望,用信念支撑自己。

就像瑞德所说:“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影片中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影片中老布在监狱中度过了50年,当他终于获得假释出狱时,却发现自己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最终选择自杀。

而安迪与老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始终坚守内心的自由,不被监狱环境同化,他的成功越狱,不仅是身体的解脱,更是精神的救赎。

另外,狱警的残暴、典狱长的贪婪与虚伪,他们代表着人性的黑暗面,而安迪的善良、勇敢和坚持,以及他与瑞德之间真挚的友情,则体现了人性的光辉。

在肖申克这个充满罪恶和绝望的地方,这些美好的品质显得尤为珍贵。

《肖申克的救赎》之所以被认为是影史第一,不仅仅因为它有精彩的剧情、出色的表演和深刻的主题,更因为它能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它让我们思考:在生活的困境中,我们是否能像安迪一样,坚守希望和信念,追求真正的自由?

无论你是第几次观看这部电影,每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历久弥新,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