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你之所以无法专注地做事情,是因为内心的创伤,让你害怕专注、也不想专注。
你可能从小就缺乏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比如父母总是吵架,又或者是经常对你大吼大骂。你会时常担心父母分开了不要自己,又或者是害怕父母突如其来的吼骂,然后抛弃自己。当一个人总担心后盾不稳的时候,你便很难做到,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任何一件事里。
并且,你的大脑也会时刻处于一种过度警觉的状态中,那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压力过载,导致管理注意力和学习技能的脑部区域受到创伤,所以你的注意力会下降,也很难学习新的技能。
那还有一种经常被父母忽视的行为,但也在无意识中,给孩子打造了一个不稳定的环境。就比如小时候,你正在专注地玩玩具,父母这个时候跑过来说,该喝水了;又或者是你正在学习时,一会儿过来送水果一会儿过来送牛奶。这些行为,看似只是在关心你,但其实都在默默地破坏掉你的专注力。
尤其是,当你玩玩具没有听见父母的“喝水关心”时,很多父母就会立刻提高音量再次地提醒你,甚至还会开始责备你“要喊你几遍你才听...”对于弱小的你来说,突然提高的音量就意味着,父母生气了。那为了不让父母生气,在之后做任何事时,你都会分一部分精力,去捕捉父母可能随时下达的“关心”,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会越来越不专注。
另一方面,无法专注做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可能是你的潜意识在刻意逃避当下的事情,更直白点来说,是你本身就不想去专注。
你可能从小就总是被父母逼着做事。“被逼”意味着你的内心会一直感受到隐隐的压力,也意味着,这个事情不是你发自内心想做的,所以你就会本能的生出反抗。父母让你好好学习,但你偏要对着干;领导下达了你不想做的任务,那你就会无意识地去拖延...
并且,当你习惯了在父母的规划,又或者是督促下做事,不知不觉中,你就会把父母的形象内化,变成一个虚拟的,总是无时无刻盯着自己,审视自己的眼睛。所以你在做任何一件事前,都会开始设想,自己能不能做好、能不能符合他人的期待,甚至直接开始想象失败了,自己将被批评、嫌弃。
所以,你会害怕进入当下的事情。这样,你就不用去面对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你的报告不知道怎么写,你的工作效率可能就是比较低;也不用去面对可能会失败,所产生的那种自卑感、无力感。相反,如果我们去刷手机、去看短视频,不需要努力,就可以把全世界都装进自己的脑子中,这会满足我们的自恋,内心获得巨大的满足。
所以明白了吗?专注力差、干什么都3分钟热度、学习工作都入不了脑...这不是因为你天生就笨,而是你依然活在一种早期父母带给你的不安中,让你无法专注。
精神分析认为,万病源于未分化。所以,想要去提升自己的专注力,你首先就要去打破内在的一个旧有关系模式。不断地告诉自己,现在的自己很安全,没有人会抛弃我,也没有人会逼迫我,我可以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外,就是要接受自己做事可能会失败、工作可能会出错的事实。在心理学中,害怕失败本身就是一种全能自恋的表现,而打破全能自恋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做实事,并且是少想多干,立刻去做。当你真的做事的时候,你才会在可能会受挫、也可能会成功的过程里,破除幻想,回归现实。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很多行为疗法去重塑自己的专注能力。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只受两个东西支配,一个是好的结果,另一个是不好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奖励自己好的行为,惩罚自己不好的行为。当你处理完一项任务,又或者哪怕只是读了一页书,就可以适当奖励一下自己,在不断累积的正反馈里,重新获得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