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世界里,油车就是诺基亚。
因为相比于电车,油车的智能化、自动化表现的确不够好,甚至可以用几乎没有来形容,所以一部分人把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对比,类比成了诺基亚和智能机。
这是一个非常低级的对比,甚至可以说是存在巨大认知缺陷的一种对比。
诺基亚手机被市场淘汰,是企业技术储备以及战略发展问题,这是企业自身的问题,手机行业的转型是伴随着电脑、3G网络的到来,而全面植入了电子通信需求。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类比成诺基亚。
农民锄地的锄头、犁地的拖拉机、拉货的三轮车,根本就不需要智能化和电动化,在这些产品上怎么不类比诺基亚?
因为没办法,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属性和使命,其用户群体有各自的使用需求。
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植入了大量的智能化、电动化属性,的确进行的是轰轰烈烈的新时代转型计划,但将油车比喻成诺基亚,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
25年1月,乘用车销量20榜单中,油车14席上榜,新能源只占据了6款车型,在这6款新能源车型中,纯电车型只有5款。
也就是说,今年1月份的开年数据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买的还是带内燃机的“油车”。
汽车这种产品被设计出来,就不是生活的刚需,第一不是每个人都有每天长距离出行的需求,国内市场的汽车普及率并不高,1000人中大约有250人有车。公共交通、两轮电车足够满足绝大多数人出行。
第二,数据显示即便是有车一族,每天开车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第三,汽车本身就是超大商品,和家电、家具这种商品相比,其动辄10万的定价绝对不是一个廉价的商品。
基于以上几点,所有的消费者只要买车,关心的就是耐用、好用以及寿命,其次才是其产品的伴生亮点。
这是全球消费者的消费共性,一台车是电车,是油车还是混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完成用户AB两点之间的出行需求即可。
也就是说,更多人对车辆的需求就是“能把我送到地方即可”。
给所有的油车加上电动、智能化的产品力,本质上就是想要比对手多卖车、卖高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体验的还是最基本的产品力。
但手机不行,没有屏幕的“老年机”是功能缺失,甚至是影响日常使用的,但汽车不是,难道不是电动车、不是智能汽车,就不能安全送到地方了?
所以说,汽车和手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板块,强迫给一台汽车加上无关重要的产品点,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
就像电动化的今天,非要给摩托车加上电动化需求一样,但其实你们看,电动摩托车的销量是摩托车、电动两轮车销量的零头。
说明这一产物本身就不适合电动化,也不适合智能化。
非要给一个犁地的锄头,加一个音响、加一个屏幕、加个电池,不仅仅会让购买、使用成本增高,还不会提升太多的体验感。
这就是工薪阶层还在买油车的理由,在更多消费者看来,车就是代步工具,工具的经济和耐用属性是第一位,如果预算充足,才会考虑电车、智能汽车。
但目前来看,预算充足的消费者没有那么多。
大家的选车方向的确发生了改变,会考虑一些更智能、更先进的汽车,但核心宗旨没有发生变化,坚实稳定的油车,依然是选车的主旋律。
校对 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