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很多中老年人担心肥胖会引起各种疾病,为了身体健康,会刻意通过少吃、跳广场舞、打太极拳等多种方式,保持“瘦”的状态。那么,老年人是不是真的越瘦越健康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身边的老年人虽然体重下降了,四肢变得纤细,腰围却没有变化。而精神状态、协调性、体力等却大不如前。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很自然的,老了嘛,“人老腿先老”,所以走路没有力气;“千金难买老来瘦”,所以人越来越瘦。但是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比年轻时瘦了很多,但却易疲乏,容易跌倒,甚至发生骨折。实际上,这很可能是一种疾病的征兆:肌少症——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健康杀手!
入门知识点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和肌肉力量或躯体功能下降,多见于老年人。因其患病率较高、进展隐匿、渐行加重,不良预后严重、对机体影响广泛等特点,对我国家庭医疗负担与社会公共卫生支出带来巨大影响。
研究发现,70岁以上的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约为20%,而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50%。年龄越大,肌少症患病率越高,伴随的疾病也也越严重。有研究显示,7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年可减少15%。
进阶小课堂
怎么判断是否是肌少症呢?
老人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判断:
1. 四肢骨骼肌量(ASM)是评价肌肉量的关键指标,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其测量的金标准,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检测简单便捷。
2. 目前评价肌肉力量最常用的指标为上肢握力;膝关节屈伸力量则是评价下肢肌肉力量最精确的方法,5次起坐试验可作为其简便的替代方法。
3. 步速是评价躯体功能最简便的方式,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PPB)、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长距离步行则是评估躯体功能更全面、综合的指标。
4. 小腿围为评估四肢骨骼肌量的简便方法,能客观反映下肢肌肉含量、肌肉功能的指标。
5. 小腿围居家简单自测法:拇指和食指环扣在小腿最粗的位置,不能把它扣住,说明你的小腿肌肉含量饱满;如果两个手指扣住小腿完全环绕住了,就说明小腿的肌肉不够饱满,建议到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肌少症
1.提高健康意识,避免跌倒
老年人应提高健康意识,当出现跌倒,尤其是反复跌倒时,应进行肌少症、跌倒风险评估,积极干预以避免造成身体损害。
2.重视肌少症筛查
肌少症老年人可能出现衰弱、跌倒、行走困难、步态缓慢、四肢纤细和无力等表现,因此小腿围<34cm的男性、<33cm的女性,建议进行肌少症专业评估。
3.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老年人要坚持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全身协调运动,如坐位抬腿、静力靠墙蹲及拉弹力带等,以有效改善肌肉质量、力量和躯体功能。此外,宜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加日晒时间。
4.重视膳食营养和体重变化
合理膳食,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保持适当体重,避免体重过重过轻或波动过大。如体重近期(半年内)下降超过5%,应引起重视,及时就诊。
5.做好慢病管理
定期体检,专业医生会根据综合评估结果进行全人、个体化管理,早期发现和干预导致肌少症的高风险急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