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种肾病:尿毒症的“绝缘体”,让肾友安心生活!
更新于:2025-03-24 11:59:17

是否所有肾病患者最终都会发展成尿毒症?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肾病的种类繁多,每种肾病的病理损伤、症状表现以及肾功能下降的速度都有所不同,因此并非每个肾病患者都会面临肾衰竭或尿毒症的风险。

例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和多囊肾等类型的肾病,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尿毒症风险。然而,如果早期就进行积极治疗,这些疾病还是可控的。

导致这些疾病风险高的原因主要是原发病的影响,使得肾功能下降的速度更快。

尽管有些肾病症状严重,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一定会发展为尿毒症。事实上,有些类型的肾病在尿毒症的风险上相对较低。

那么,我们来看看你可能属于以下哪种情况:

1. 虽然患有肾炎,但只有单纯血尿的情况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肾病。早期的症状包括尿潜血和尿蛋白。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来说,可能仅有单纯血尿的症状。虽然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存在,但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对此感到不适,消炎药也未必能完全缓解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采用中医调理方法来增强自身免疫能力,改善血尿状况。

2. 患有肾病综合征,出现大量蛋白尿和水肿,但没有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肾病类型,主要症状包括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和高血脂症。常见的类型包括膜性肾病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等。

如果患者只出现了前两个典型症状,那么治疗相对容易控制。通过针对免疫炎症的治疗和纠正肾脏缺血缺氧情况,可以恢复受损的肾小球基底膜,有效控制蛋白尿的消失和水肿的消退。

然而,如果患者同时出现高血压,治疗的难度会增加。因为高血压会加剧肾脏内压,导致肾细胞缺血缺氧,还会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加重蛋白的流失。

因此,没有高血压的患者,降蛋白和保护肾功能的效果会更好,进展的风险也会相对较低。

3. 病理损伤可逆,肾功能下降速度较慢

不同类型的肾病,其病理损伤也有一定的差别。通过肾穿刺活检可以明确这些差异,主要包括膜性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微小病变等。常见的损伤包括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炎症细胞浸润和新月体形成。相对来说,前三种情况是可逆的,而新月体的情况比较严重。

但是,即使是新月体,只要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也是有可能逆转的。因此,对肾脏细胞的血氧修复至关重要。而对于肾小管来说,其主要问题是间质纤维化,但在早期也是可逆的。

4. 患有肾病多年,肾小球滤过率保持在45以上

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功能的关键指标。一般来说,45这个数值是一个关键的分界线。

当肾小球滤过率高于45时,说明患者的肾功能处于早到中期阶段,此时积极治疗的可能性和可逆性较大。然而,一旦滤过率降至45以下,进入肾衰竭潜伏期后,许多患者可能会明显感觉到肌酐水平的快速上升。

因此,在滤过率还未严重下降的阶段,需要重视提高肾脏自主排泄能力,清除血液中的毒素,抑制肌酐和尿酸等指标的上升。同时,还需要保护好剩余的肾功能,纠正受损肾细胞的血氧环境,维持健康肾细胞的“营养”,避免萎缩。

总体而言,如果肾小球滤过率在45左右,年轻人的恢复能力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能力通常比老年人更好。

尽管剩下的至少45%的肾小球滤过率对大部分患者来说是足够的,但仍然需要注意保护好剩余的肾功能,尤其是血流情况。

对于拥有上述四种情况的肾病患者来说,积极治疗是关键,抓住时机将更有利于彻底摆脱尿毒症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