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爱情
更新于:2025-03-25 01:31:13

本文转自:山东工人报

  □孙秀斌

  唐诗是中国诗歌艺术的巅峰,可谓名家辈出,精品如林。而唐诗中的爱情诗,则又是这座诺大的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她散发着馥郁的清香,展现着瑰丽的芳容。然而,爱情不全是花好月圆、轻歌曼舞,她也有风霜雨雪、坎坷泥泞,甚至生离死别。今天,不妨让我们走进唐诗,走进爱情,去品味那个中滋味吧。

  相思怀念是爱情的永恒主题,这类风格的诗作首推王维的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粒小小的红豆,寄托着无限的思念,托物言志,意境悠远。张九龄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曾被多少人引用传诵。一个望月,一个怀远,情景交融,哀婉缠绵,真诚动人。岑参的 《春梦》“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也缠绵悱恻,极具感染力,为世人称赞。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统治者不断用兵边塞,因而诸多闺怨诗应运而生。王昌龄的 《闺怨》一诗就是代表作: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爱情的力量终于战胜了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一个 “悔”字表达了心中的怨气,不该让丈夫去边塞觅求仕途。金昌绪的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现的是唐代经济发达,外出经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妻子就得常年在家等待丈夫回来团聚。当然,大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同样感人至深: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其实,唐诗中也不乏大胆追求爱情的诗: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爱,双去双来君不见。”能成为夫妻,生死不离,还羡慕什么神仙呢?这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代表作。刘禹锡的 《竹枝词》也写得意趣盎然,俏皮活泼: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首诗的后两句,被人们认作是历经千百年而魅力不减的诗句。

  李商隐,这位空前绝后的爱情诗达人,把唐朝的爱情诗推向了巅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的传神之笔,对爱情的描述,简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寄语赠言的经典之作。

  爱是生命的本能,爱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精神活动。这种两情相吸、两情相悦的独特情感,被诗人们用文字描绘成一幅幅水墨丹青,定格在心底。走进唐诗,阅读爱情,不就是去用爱唤醒那些沉睡的爱情和历史吗?

白羊城与马丙贵
白羊城与马丙贵
2025-03-26 13:49:49
茶中慢时光
茶中慢时光
2025-03-26 14:20:33
雪过乌鞘岭
雪过乌鞘岭
2025-03-26 14:21:11
只有探索才会发现
只有探索才会发现
2025-03-26 14:24:11
东、西杨家桥
东、西杨家桥
2025-03-27 21: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