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鹌鹑产下一枚枚“金蛋”
更新于:2025-03-25 03:39:30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卿要林 通讯员 邓安尼 实习生 叶家慧

正在进食的鹌鹑。曾鸣/摄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卿要林  通讯员 邓安尼  实习生 叶家慧

清晨,位于都安瑶族自治县百旺镇仁合村的自动化鹌鹑养殖基地里,工人们忙着喂食、清粪、捡蛋、查看鹌鹑生长情况……

鹌鹑产业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特色名片,规模从原来的不足2万羽到如今超36万羽,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近年来,仁合村获评第六批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仁合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获评第二批自治区级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仁合村土地资源、水资源稀缺。村民以种植玉米、油茶以及发展传统养殖业为主,整体效益低,产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才能破局?这成为村两委的心头事。

2017年,返乡创业青年韦福智初次尝试发展鹌鹑养殖,一路摸索、磕磕碰碰,直至2019年产业初见成效。在他的影响下,又一名返乡青年覃顺和青年党员李柳云也加入了鹌鹑养殖。但是,没过多久产业便面临着资金短缺、收益不佳和规模难以扩大的难题。

村两委了解情况后,在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广泛征求和听取党员群众意见,认为发展鹌鹑产业大有可为,于是决定投入资金大力扶持发展,实现共赢。

2023年,仁合村鹌鹑产业发展迎来了转机。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等困难。依托后援单位自治区农机中心的资源优势,累计获得定点帮扶资金、全国农技(农机)基层推广体系资金及自治县“十百千万”工程衔接资金等各类项目扶持资金超140万元,助力养殖合作社新建和改造养殖厂房、引进机械化养殖成套设备,推动建成都安首个鹌鹑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

截至目前,仁合村已培育出2家规模10万羽的鹌鹑专业合作社,养殖区域占地总面积超9000平方米,建成鹌鹑机械化养殖厂房7个、鹌鹑机械化育苗室2个,年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该村还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代养、农户寄养的模式,带动周边10户农户累计增收超1万元。

目前,该村两家鹌鹑养殖合作社入股南宁市有关公司,联合创建“旦尚皇”品牌,有效推动鹌鹑蛋从农产品到食品全链条融合发展。

此外,当地鹌鹑产业搭乘柳州螺蛳粉产业顺风车,与知名螺蛳粉生产企业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其供应链子项目鹌鹑蛋的原材料供应商,进一步打响仁合村鹌鹑品牌知名度。

生态养羊效益好
生态养羊效益好
2025-03-24 11:44:04
“渔光互补”双丰收
“渔光互补”双丰收
2025-03-24 16:11:21
“牛”劲十足产业旺
“牛”劲十足产业旺
2025-03-25 11:2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