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最佳运动时间被确认!这个时间段运动,血糖降低最多!
更新于:2025-03-25 05:03:02

“难道我后半辈子就得这么清汤寡水地过?”20 年前,刚满 50 岁的王大爷被确诊糖尿病,从此开启了漫长又煎熬的控糖生活。一日三餐基本都是水煮菜,吃啥都没滋味,他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有一天,王大爷刷手机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信誓旦旦地说 “不吃碳水化合物,就能逆转 90% 的糖尿病”。他眼睛一下子亮了,心想:只要能摆脱糖尿病,苦几个月算啥,往后就能敞开了吃,享清福了!打那以后,王大爷吃饭时米饭、馒头碰都不碰,顿顿都是蔬菜、肉。刚开始,效果还真不错,坚持半年后,血糖竟然真的平稳了不少。王大爷心里乐开了花,觉得自己找到了 “控糖密码”。

可好日子没过几个月,问题就来了。王大爷感觉浑身没劲儿,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还经常头晕。子女们看着他日渐消瘦的样子,心疼又着急,劝他去医院看看。但王大爷却觉得是自己坚持得还不够久,只要再咬牙坚持,糖尿病肯定能彻底治好。王大爷的固执让子女们愁坏了,他们担心父亲的身体,却又拗不过他。那么,不吃碳水化合物真能逆转糖尿病吗?糖尿病患者到底该怎么吃才健康?碳水化合物真的是糖尿病的 “天敌” 吗?

先来说说这不吃碳水化合物能不能逆转糖尿病。现在 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的数据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 11.2%,而且患病群体还越来越年轻化。2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复杂,遗传是一方面,不良的生活习惯也脱不了干系,像整天坐着不动、超重肥胖等,都可能成为患病的诱因。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科学饮食是控糖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糖尿病人得少吃碳水,但最近 “糖尿病人需要适度摄入碳水” 的说法引发了不少讨论。

《英国医学杂志》上有一项研究,把实验对象分成低碳水和极低碳水组,观察他们在缓解 2 型糖尿病方面的效果。结果发现,6 个月后,低碳水组的糖尿病缓解率高达 53%,体重也减轻了不少,血糖改善明显,胰岛素敏感性也提高了。从这个结果看,限制碳水摄入似乎真能有效缓解糖尿病。不过,这一研究也招来了不少争议。有人指出,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 12 个月后的随访发现,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这个研究主要是针对欧美人种设计的,没有亚洲人的数据,对咱们来说,效果可能因人而异。所以说,饮食模式对糖尿病人的影响还得进一步研究,每个人适合的饮食模式,还得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咱们中国可是 “碳水大国”,那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吃碳水呢?国内也有相关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秦先辉团队发现,碳水摄入量和类型会影响糖尿病发病率。他们指出,碳水摄入占总能量的 49 - 56% 时,患糖尿病的风险最低。而且,低质量碳水吃多了,糖尿病发病率会升高,所以建议大家多吃高质量碳水。

那哪些属于高质量碳水呢?像糙米、荞麦、玉米、薏米、燕麦这些全谷物,就很不错。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还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煮上一锅糙米饭,或是用燕麦熬一碗粥,营养又健康。薯类也是个好选择,紫薯、芋头、山药,这些薯类比普通主食热量低,膳食纤维丰富,吃了很容易有饱腹感,还能让血糖升得没那么快。西兰花也值得推荐,里面的微量元素对胰岛素细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平时炒一盘西兰花,既好吃又能辅助控制血糖。还有蓝莓,碳水含量低、热量低,对血糖影响小,富含的营养成分还能保健,是糖友们的理想水果。

除了饮食,运动对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如今,糖尿病的危害可不亚于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这些大病,怎么预防糖尿病成了大家关注的重点。不少专家都建议,规律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还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但运动时间也有讲究,可不是随便什么时候动一动就行。

哈佛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运动时间和糖尿病患病风险关系不小。在《糖尿病学》发布的研究里,研究员对 93095 名参与者不同时间段的运动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午或下午运动,能大大降低 2 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最高能降低 10%。而且,每次运动最好坚持 30 分钟以上,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游泳、打球、跳舞这些有氧运动。不过,运动的时候可得悠着点,别为了降糖太拼命,受伤就得不偿失了。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校对 庄武

单大夫的义诊马拉松
单大夫的义诊马拉松
2025-04-11 1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