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猫式生活,缓解气血不足
更新于:2025-03-25 06:36:10

对于人类而言,许多动物既是朋友也是导师,通过模仿它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意外地获得健康益处。

例如,甘肃著名中医王世彪提倡:气血不足的人可以尝试借鉴「猫」的养生之道。

名中医推荐我们仿效猫的生活方式

王世彪医生指出,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巨大,熬夜、焦虑和过度劳累非常普遍,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气血不足。

而猫却拥有四种独特的养生「哲学」,模仿猫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有助于调养气血。

睡眠充足

数据显示,猫每天至少会睡12个小时,并且喜欢在安静的地方休息,这保证了其睡眠质量。

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充足的睡眠是养生的关键。良好的睡眠可以滋养阴气和阳气,使人体的气血充沛、头脑清晰,还有助于调节免疫力、预防疾病。

特别是在子时(即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1点),这是滋养肝血、修复身体的重要时段,应尽量避免熬夜。

享受独处的乐趣

猫经常静静地坐着,或凝视窗外,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表明它们性格独立,更多地将时间用于独处和自我满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内耗」。

我们应当向猫学习,减少不必要的忧虑,专注于自身,学会接受生活的不确定性,尽量不要患得患失。

伸展身体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它们经常进行身体拉伸。

中医认为,伸展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肌肉和筋络,同时还能调节呼吸,增加全身的氧气供应,促进气血流通,使人精力更加充沛。

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传统养生术中包含多种伸展动作,适合适度练习。

热爱阳光沐浴

尽管猫是恒温动物,但它们特别喜欢晒太阳。

根据中医理论,多晒太阳有助于调整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气血流通,排除体内的寒湿。一旦气血运行顺畅,体内积累的「废物」就无法藏身。

建议我们应该勤晒太阳,不要为了防晒而完全避免阳光接触。夏天可以选择在相对凉爽的时间段晒大约15分钟,以微微出汗为宜。

自古以来,从动物身上学习养生之道

模仿动物的行为习惯以强化身体和精神,是我国古代已有的养生方法。

东汉:五禽戏

著名的五禽戏被誉为古人的「国民健身操」。

这是东汉名医华佗根据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并结合了虎、鹿、熊、猿、鸟的活动特点以及人体的脏腑、经络和气血编创出的一套健身气功。

通过模拟不同动物的动作,人们可以让身体各部位得到有针对性的锻炼。

清代:动物三眠法

在清代雍正时期,总理事务大臣马齐的家族中,百岁以上的族人有15人。

他在《陆地仙经》中提到的「三眠魂自安」睡眠保健法,正是借鉴了三种动物的养生方式。

“病龙眠,拳屈其膝也;寒猿眠,抱其膝也;龟息眠,踵其膝也,手足曲则心自定。大凡临睡时,万念俱绝,闭口瞑目,匀息侧身而卧,甚妙。”

从左到右依次为:病龙眠、寒猿眠、龟息眠

无论是古代的五禽戏、动物三眠法,还是近年来流行的「爬行运动」,都表明动物身上有许多简单易学且效果显著的养生特性。

调养气血,坚持三项原则

气血不足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中医认为,其根源在于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负面情绪的累积。

除了向猫咪学习养生之外,王世彪医生还建议,想要充分补充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可以借鉴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养生秘诀:蚁食、猴动、龟欲。

这套养生方法汲取了一些动物的行为习性优势,坚持实践将会大有裨益。

像蚂蚁一样饮食

饮食结构和分量都应该效仿蚂蚁,吃得杂但不过量,做到不贪食、不偏食、不饱食。

像猴子一样活动

活泼好动是猴子的天性,人们应该学习它们的这一优点,勤加活动、坚持运动,只有这样,气血才能「流水不腐」。

像乌龟一样节制欲望

乌龟因寿命长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它的长寿归功于无欲无求的生活方式。现代人面临的压力和欲望往往很大,情绪致病的情况屡见不鲜。

即便无法做到与世无争,也应尽量避免日常琐事的斤斤计较,内心少一些杂念,「心静」便是「体安」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