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张家口日报
追溯起源,展现印记
——阳原泥河湾旧石器时代文化精品展侧记
本报记者 马国萍 通讯员 仝辉
探索人类的起源与演化、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促进科学的普及和文化传承……
今年3月到5月,一场以“闪耀东方——泥河湾百万年人类印记”为主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精品展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开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往观展。展览通过200余件石器、古生物化石、遗址场景复原模型等展品以及多媒体,全面展示了泥河湾遗址群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阳原县境内东部地区的桑干河流域,内有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并进行系统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旧石器遗址分布最密集、时间延续最长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完整记录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丰富的文化地层、惊艳的出土文物,使其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独具特色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基地。
此次展览精选了近百件珍贵文物,包括石器工具、动物化石以及古人类生活遗迹,生动再现了距今约200万年至1万年前泥河湾地区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场景。展览设置了四个单元:“泥河湾——东方人类的故乡”单元呈现泥河湾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泥河湾动物群——古生态环境的见证”单元通过展示动物群化石,揭示古生态环境奥秘,向观众展示了泥河湾地区的地质变迁和古人类活动的历史脉络;“旧石器时代文化——古人类的智慧结晶”单元展出各类旧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展现了古人类在工具制作上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泥河湾遗址群的考古与发展历程”单元回顾了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历程与重要成果。
展览现场,一件件石器工具和化石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仿佛在诉说着远古的故事。一位群众在参观后感慨道,“这些石器虽然简单,但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见证了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历程。”展览还通过多媒体技术,还原了泥河湾古人类狩猎、采集、制作工具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感受人类祖先的生存智慧与顽强精神。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更是一次科学的普及。展览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们,现场为观众及记者讲解了展览的意义。
国家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魏屹表示,“泥河湾遗址群是我国最早发现并且进行系统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之一。它以密集的遗址分布连续的地层序列以及丰富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而出名,它由近400个遗址构建起了中国北方近200万年至1万年之间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此次展览,引导了大众和科研工作者走近泥河湾,深刻了解泥河湾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古生态环境奥秘和遗址群的考古发掘历程与重要成果。从而探寻东方人类的起源,感受古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领略这片古老土地的深厚文化底蕴。”
此外,展览期间,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纪念小卡片。这些卡片正面精美地印制了化石的图案,而背面则特意留白,参观者可以留下自己的手印,以此作为独特而珍贵的纪念。
此次展览不仅是对泥河湾文化的致敬,更是对人类起源的深刻思考。正如一位来自北京的观展者所言,“泥河湾的每一块石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每一件工具,都是智慧的火种。”泥河湾遗址群近400处遗址构建起了中国北方近200万年至1万年间古人类演化的文化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