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过于注重方法论的话
更新于:2025-03-25 10:38:57

人在做一些新事的时候,会经常过于注重方法论,反而遗漏了关键要点。

就比如演讲和写作这个事儿,我弄了两三年了,总是觉得自己不得门路,每次写的过程都不够畅快伶俐。 这几天才发现核心问题在哪里。

比如:之前总结出来演讲,写作等内容形式,需要基于新鲜,好奇,打动来构建。 而新鲜需要靠对比,转折,挑战来强化。

以上这些看起来都没问题,但其实是不是重点。

就好像游泳,无论是仰泳,蛙泳,自由泳,这些都正确,但其实都不是重点。

重点,只有当你自己亲自下场实践几次后,才会知道。

当你下水以后,你会发现,游泳最重要的,第一是不能紧张,否则动作就会畸形,然后来不及做出动作,就沉下去了,并且越下沉越心慌。

第二是下水前先要吸足气,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自己不心慌。

演讲和写作也是这样,搞了一堆方法论,不如直接到前线练几次。练了几次之后,我发现重点了,是,每一句话都要产生共鸣,从第一句开始。从第一句开始,就要心里放着对方,能说出一句当下就驱动观众和自己情绪的句子。而到底是用短句还是长句,转折还是对比,那都是手法,都不重要。当你心里放着对方的痛点和需求的时候,自然每一句话都能产生共鸣,句句打动人心。

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从第一句开始没有产生共鸣,或者是任何一句开始丢失共鸣,观众就开始纷纷跳出。这就好像一些大会上看似在背书的演讲者。当他们说完第一句话的时候,大家已经开始进入准备昏睡状态。

以上说完了。

再补充几句。这几天有一些新的心流体会。克服了一些难题,克服之前的生无可恋和克服之后的愉悦,形成强烈对比,并在心里打上了印记,克服困难拿到突破会产生愉悦感的印记。

正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在于要教会孩子如何解决困难。而不能直接给孩子各种资源。

当你陪伴指导孩子克服遇到的困难后,克服前后的心情对比,会给孩子留下强烈的印记。一是明白了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克服的过程,任何事情不会一帆风顺。二是建立的自信,孩子知道自己只要足够钻研,就几乎100%能够解决问题。这两点,对于孩子来说,是父母能够给于的最大价值。

为什么富不过二代三代,可能只是给了孩子资源。但没有给方法。

做人做事的智慧
做人做事的智慧
2025-03-24 11: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