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体经济装上“智慧之眼”
更新于:2025-03-25 11:08:58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为实体经济装上“智慧之眼”

——记者走进柳州双成科技有限公司探访视觉识别系统技术见闻

现场只需1名工人将餐具搬上传送带,无需进行清点工作。

人工智能正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尤其推动着制造业加速变革。

日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一批落地应用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在大中型企业、高校等林立的名单中,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引起记者的注意——柳州双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双成”)凭借“视觉识别系统”这项“看家本领”,上榜2025年第一批广西人工智能产品和第一批广西“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为探秘该公司的成功之道,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3月21日下午2时,在柳南区绿洁餐具消毒厂,一辆辆汽车将使用过的餐盘运送到这里。随后,一名工人将一箱箱餐盘放到传送带上,传送带自动启动,将餐盘输送到工厂3楼的清洁厂房。

“我们工厂每天要接收20万至30万套餐具进行统一清洁消毒,其中有来自全市各大酒店的餐具套装,有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餐盘,还有来自众多米粉小店的不锈钢碗。”厂长韦丛强向记者讲述,此前,厂里每天要安排5名工人进行数量清点。夏天,工人们常常要顶着烈日在户外站几个小时,耗时长,准确性也不高,高峰时段餐盘常常堆积如山,厨余散发的气味让人难受。

2024年,该餐具消毒厂启用了由柳州双成研发的一套视觉识别系统设备。“这之后,我们只需安排1名工人将餐盘箱搬运到传送带上即可。”韦丛强真切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带来的益处,他介绍,这套智能设备不仅可以自动识别运送量进而调节运转速度,还能精准识别不同种类的餐具,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清点数量精准度超99.9%,工作环境也改善了不少。

柳州双成总经理叶秀兰告诉记者,企业开发的视觉识别系统基于光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为了完成此项目,避免厨余遮挡等可能会造成误差的情况,团队前期做了大量的试验和调试,形成了大数据库,开发出一套图像识别算法大模型,这套系统还应用了光谱设备、工业相机等。“越是精简化的人工智能系统,背后应用的设备和技术往往越复杂。柳州双成研发团队经过2年多的研发和实验,完成了精细化的图片识别和智能计数。”叶秀兰感叹道。

这是柳州科技企业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我市实体经济的缩影。

据悉,目前柳州双成开发的视觉识别系统还应用在我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车间及仓库、食品加工企业、服务业企业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广西制造业加快推进“智改数转”,我市也正积极创建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这都为像柳州双成一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带来了机遇。“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支持人工智能相关人才的招引和培育力度,呼吁更多中小民营企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叶秀兰表示。

全媒体记者 荣瑶 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