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汉中日报
本报讯(通讯员 李恒 李晓东)近日,略阳县科技创新中心联合相关部门,对县域内杜鹃兰野生分布区进行资源调查,发现大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杜鹃兰,为后续科研与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支撑。
调查显示,杜鹃兰主要分布在略阳县海拔1200-1800米的高山林地,这里腐殖质深厚,空气湿度大,朽木苔藓多,多为原始森林。杜鹃兰叶片宽3-6厘米,长20-30厘米,近楔形,且边缘有皱缩现象,叶柄也较长。花掌从假鳞茎上部节发出,近直立。叶面有黄色斑点或无斑点。
杜鹃兰俗称“毛慈菇”,中药称为山慈菇,夏、秋二季采挖,以干燥假鳞茎入药,味甘、微辛,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等功效。现代有文献研究发现,山慈菇提取物在抗肿瘤方面有较好前景。同时,含秋水仙碱的成分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也具有治疗作用,还具有降压作用。
2021年起,略阳县依托专家团队与科技创新中心,联合开展杜鹃兰种质资源调查及采集,进行人工异花授粉等工作,将结实率从5%提升至70%以上。完成种子萌发菌的筛选和鉴定及保藏等基础研究,并申报3项发明技术专利。目前,多家企业在略阳开展种苗繁育、商品种植,其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