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身体一个强大的“水泵”,维持着全身血液的流动与循环,然而心脏也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下面5个时间段心脏病最容易“偷袭”,无论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或是我们普通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1. 暴饮暴食后
为了消化食物,大量血液会涌向胃肠道,供应心脏的血液相应减少,此时心肌缺血情况加剧,心脏负担也会加重。
另外,如果饮食过于油腻,脂肪摄入过多,血液黏稠度会增加,从而为血栓的形成提供潜在机会,诱发心肌梗死。
心内科教授建议,每一餐最好只吃七八分饱,对肥肉、动物内脏等“三高”食物要特别限制。如果饱餐之后常常出现胸痛、胸闷、心跳加速等不适,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 用力排便时
用力排便的时候常常需要屏住气,膈肌、腹壁肌会强烈收缩,腹压上升,于是血压很容易上升,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几率会增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
医生指出,就算出现便秘,排便的时候也不要太用力,必要的时候可用辅助方法(如开塞露等)应对。
为了保证排便通畅,平时要有意识多吃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和粗粮,还要多喝水、多运动。
3. 剧烈运动时
适当运动有利于健康,但是剧烈运动会加大心脏负担,每次收缩的时候可能多泵出几倍的血液,因此非常容易引起血压骤升,心率过快,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脏病突发。
医生指出,最好进行慢跑、快走等比较舒缓的有氧运动,老年人以及心脏功能差的人最好不要参加激烈运动。
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为宜。
若运动中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应立即坐下休息。
4. 压力大、精神紧张时
压力大、情绪紧张时,神经系统会受到干扰,心脏的工作状态也会受影响。
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有脸红、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如果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就容易出现胸闷、胸痛,甚至突发心脏病。
我们应该学会释放压力,有烦恼、怨气一定要及时发泄出来。
心情紧张时,自然站立,闭上双眼,做深呼吸,有助放松身心。
5. 每天早上6点至12点
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早晨心脏病的发作风险比其他时间高了40%。
这是为什么?因为早晨起床后,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血压容易上升,再加上整晚没有摄入水分,血液浓稠,此时容易出现栓塞。
医生建议,早晨起床的动作一定要缓慢,而且要及时饮一杯温开水。
高血压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看看是否需要在睡前服用降压药,以控制第二天早晨的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