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被称作「富贵病」之一。
然而,患上糖尿病绝非幸事,它已被列为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这种疾病的严重后果并不仅仅来自病症本身,更在于它引发的诸多并发症。
研究数据显示,糖尿病不仅会加剧传统并发症的风险,还与癌症、感染性疾病、肝脏疾病以及阿尔兹海默症等的发生有所关联。
近日,知名医学期刊《Nature》发文指出:"糖尿病,悄无声息地蚕食生命的危机!"
一、50岁时,有约1/3的糖尿病患者至少遭受三种长期疾病的困扰
经过对4670万英国人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50岁的时候,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将至少患有三种以上的长期疾病,这些疾病至少会伴随患者长达20年,并且预计会减少他们11年的寿命。
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后续疾病种类繁多,其中高血压、冠心病、骨关节炎、抑郁症和哮喘的患病率最高;而癌症、房颤、脑血管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慢性肾病的患病率也不低,处于第二梯队,比例在5%至10%之间浮动。
研究发现,男女糖尿病患者中,至少患有两种以上长期疾病的中位数年龄分别为66岁和67岁。越早罹患多种疾病,预期寿命损失就越多。若在40岁时就罹患疾病,每增加一种疾病就会使预期寿命减少四年。
根据早先2023年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研究显示,相较于未患糖尿病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年龄越小,全因死亡风险越高。70岁后罹患糖尿病,会使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9%;若五十多岁罹患此病,则风险提高84%;而三十多岁就罹患糖尿病的话,死亡风险会增加189%。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糖尿病对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做的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小便出现以下三种异常现象,可能是血糖偏高的信号
据统计,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高达5.37亿,我国约有1.41亿,占成年人口的11.2%。但在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不足50%,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情自己患有此病。
这与国内大众对糖尿病早期症状不加以注意有很大关系,日常生活中可多观察尿液的变化,以下三个异常现象很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1、尿液泡沫丰富
憋尿后的排尿可能会因为冲击力产生一些泡沫,但这些泡沫通常很快就会消失。如果排尿后尿液中的泡沫长时间无法消散,很可能是由于尿中的葡萄糖、酮体、蛋白质含量增加所引起的,这可能与糖尿病并发的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问题有关。
2、尿液散发异臭
正常情况下,尿液会带有淡淡的氨味,但如果排出的尿液有明显的烂苹果味道,需要警惕可能是由糖尿病患者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而产生的丙酮酸物质所致。
3、尿频及夜间多尿
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之一就是“三多一少”,在排尿方面主要表现为尿频和夜尿增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越高,排尿次数的增加越明显,夜间可能需要起床排尿3~4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三、活过80岁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许多人认为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就意味着与长寿无缘,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生活中不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最终拥有了比常人更长的寿命,这和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有很大的关系。
1、适度运动锻炼
长寿的人几乎都有坚持运动的好习惯,适量的运动能锻炼心肺功能、改善体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胰岛素抵抗,对控制血糖有积极效果。
2、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
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肥胖状况,很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并且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建议糖尿病患者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同时要注意腰围的控制,男性和女性的腰围应分别小于90cm和85cm。
3、稳定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
除了需要将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外,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血压和血脂的水平,这三个指标都需要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餐后血糖应小于10mmol/L;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总胆固醇水平控制在4.5mmol/L以下、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1.7mmol/L以下。
4、消化系统健康
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经常会出现胃胀、胃痛、消化不良和腹泻等问题。如果患者能够长期患病而无胃肠道不适、消化功能保持正常,这说明其身体各项功能良好,更有希望获得长寿。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无法根治的慢性病,但通过规律的医疗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节,完全可以实现与病共存的长期生存。对于这一情况,我们不必过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