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M系列芯片已迭代到M4,但不同定位的机型仍然覆盖了从入门到高端的全场景需求。结合性能、价格和适用人群,今天为大家简单梳理当前M1至M4芯片中最具性价比的笔记本型号,帮助不同预算和需求的用户精准“上车”!
推荐理由:M1芯片虽然已发布多年,但其性能依然能打,且价格降至冰点,堪称“性价比之王”。
- 性能表现:M1的CPU单核性能与M2差距仅18%,多核性能差距也控制在30%以内,日常办公、普通视频剪辑、多任务处理基本无压力。
- 设计亮点:楔形机身设计(最薄处4.1mm)、Retina显示屏、18小时续航,轻薄便携与续航表现至今仍是亮点。
- 适用人群:预算有限的学生党、轻度办公用户。当前第三方渠道价格已低至4000元档。
选购建议:若你追求“够用就好”,且对价格敏感,M1 Air仍是性价比最优解。
推荐理由:M2芯片在M1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适合需要更强图形处理能力的用户。
- 性能对比:GPU性能比M1提升35%,支持ProRes编解码,适合视频创作者。
- 产品优势:保留Touch Bar设计,主动散热系统(风扇)确保长时间高性能输出,避免Air系列因无风扇导致的降频问题。
- 价格动态:由于M4 Air的发布,M2 Pro 13英寸官翻机或第三方渠道价格已下探至7000元档,性价比凸显。
适用场景:中小型视频剪辑、设计软件(如Photoshop)、编程开发。
推荐理由:M3 Pro芯片在多核性能和能效比上显著提升,适合重度专业工作。
- 性能飞跃:相比M1 Pro,单核性能提升33%,多核提升38%,神经网络引擎速度翻倍,支持AV1解码和双外接6K显示器。
- 专业特性:Mini-LED Liquid Retina XDR屏幕(峰值亮度1600尼特)、1080P摄像头、六扬声器系统,专为内容创作优化。
- 价格定位:起售价约12999元,但对比同性能的Windows工作站,性价比可以。
适合人群:影视后期、3D建模、AI开发等专业用户。
推荐理由:M4芯片+降价策略,让这款新品成为苹果史上性价比最高的笔记本。
- 性能碾压:对比M2,CPU提升50%,GPU性能暴涨4倍,功耗却降低50%;支持光线追踪和本地大模型部署(如DeepSeek R1),AI任务效率飙升。
- 价格优势:起售价7999元(16+256GB),叠加国补20%+教育优惠后,实际入手价可低至5800元!甚至比老款M2 Air还便宜。
- 细节升级:新增天蓝色配色、12MP Center Stage摄像头、双6K外接屏支持,兼顾颜值与实用性。
适用场景:学生党、办公族、轻度创作需求用户。若预算充足,建议直接选配24GB内存,战未来更从容。
- 预算≤5000元:选M1 Air,性能不落伍,续航无敌。
- 预算5000-8000元:M4 Air首选,性能与价格完美平衡;次选M2 Pro 13英寸。
- 预算1万-1.5万元:M3 Pro版MacBook Pro 14英寸,专业性能一步到位。
- 避坑提醒:M3 Ultra虽强,但仅搭载于Mac Studio(台式机),且起售价3.2万元,非土豪勿扰。
总结:苹果M系列芯片的“刀法”精准,但每一代都有其核心受众。2025年最值得投资的无疑是M4 Air,而M1 Air和M3 Pro MacBook Pro则分别守住入门与高端市场的性价比高地。如果你是“等等党”,现在就是最佳入手时机!
互动话题:你会为了M4芯片的性价比选择Air,还是为专业需求加钱上Pro?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