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童有必要趟《浪姐》这趟浑水吗?
更新于:2025-03-25 15:57:00

01 

《浪姐6》的舞台上,62岁的叶童以银白“扫把头”造型亮相,瞬间引爆舆论。

从主题曲录制的C位站位到被质疑“造型翻车”或“致敬梅艳芳”,她的每一步都踩中流量开关。

网友的讨论两极分化:有人盛赞她“千面女郎”的突破精神,有人则担忧节目组借“情怀牌”过度消费她的经典角色“许仙”,甚至放大年龄标签。

这场争议背后,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浮出水面:一位早已功成名就的影后,为何要踏入综艺的舆论漩涡?

02 

《浪姐》系列虽以“女性成长”为口号,却难逃剧本操控与剪辑争议的宿命。

前几季中,“皇族剧本”“黑马逆袭”等标签屡屡引发粉丝互撕,甚至导致艺人形象受损,哪怕是行业大姐大待遇也一样。

叶童的加盟同样面临此类风险,节目组肯定少不了跟“许仙IP”有关的怀旧话题。

虽说能激活了80后的集体记忆,但同样也会被质疑为“滥用情怀”。

更深的隐忧在于“年龄凝视”,网友一边赞叹她62岁挑战唱跳的勇气,一边担忧节目组为制造话题过度消耗其体力或强化“高龄”标签

曹颖、陈德容等女星官宣时,网友各种开玩笑请节目组“善待老人”。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一季《浪姐》真的找不到合适的大咖了。

03 

若论资历,叶童完全无需综艺“镀金”。

她是香港金像奖史上首位双料影后,9次提名、3次获奖的纪录至今鲜有人。

《表错七日情》中的风情万种、《婚姻勿语》中的细腻挣扎,乃至《和平饭店》中与周润发对戏的性感张力,早已证明她的“千面”实力。

而1993年的“许仙”更让她成为跨代际文化符号,一句“叶童之后,再无许仙”道尽角色塑造的巅峰。

她的敬业精神同样惊人,为演拾荒者街头体验生活,零下环境拍摄冰瀑戏,甚至为诠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不惜“鼻涕口水齐流”。

与其说叶童需要《浪姐》,不如说《浪姐》需要她——她的存在为节目注入厚度,同时以实力打破“女性价值随年龄衰减”的刻板叙事。

04 

既然钱和名叶童都不缺,那么她选择参加《浪姐》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女性力量。

她40岁学钢琴、50岁挑战舞蹈、60岁出演无对白舞台剧《李尔王》。

参加《浪姐》不过是她“另类演唱会”的又一次实验。

演员跨界综艺已成常态,节目组偏好“有作品、有故事”的艺人,而叶童近年凭电影《我爱你!》中颠覆性演出重回大众视野,正契合市场需求。

在“少女感”霸屏的娱乐圈,她以银发与皱纹宣告:女性魅力从不囿于青春皮囊。

叶童的《浪姐》之旅注定伴随争议,却也成为观察女性价值的棱镜。

于她,这是打破舒适区的勇气,是“62岁仍可重新定义舞台”的鲜活证明。

于行业,它印证了“情怀”与“实力”并重的市场逻辑,以及审美从“少女感”到“生命力”的悄然转向。

或许,这场冒险早已超越“值不值得”的功利计算,成为一场关于如何优雅老去、如何不被标签定义的公共实验。

而这,正是《浪姐》喧嚣表象下最珍贵的启示。

来源/喜光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