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通辽日报
□包金山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医学始终是守护生命的重要力量。蒙医整骨术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医疗技术,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不仅是一种治疗骨伤的科学,更是一种蕴含着天地人合一哲学智慧的生命科学。人本天地而生,是自然的一部分,当人体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契合时,天地人合一的境界便得以实现,人体的气血运行顺畅,脏腑功能协调,生命力得以充分焕发。这种天地人合一的观念,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也为蒙医整骨术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
医学实践中的天地人合一
蒙医整骨术不仅是哲学思想的体现,更是一种关乎整体健康的医学理念。中国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术,历经六代人23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秉持天地人合一的理念,将医学与哲学完美结合。
蒙医整骨术的核心理论是“一对话三诊六则九结合”。其中,“六则”以手法复位为主,小夹板外固定为重点,喷酒按摩为特色,对症用药、调节饮食、功能锻炼为内容。在手法复位中,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采用30种复位手法,灵活施治,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复位后,根据肢体的构造和骨折类型,选用轻便、坚固且具有弹性和塑性的小夹板和软性压垫,按照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进行固定。随后,结合14种按摩手法分三期进行喷酒按摩,同时对症用药、功能练习也分三期进行,从而实现治疗骨折的目的。
这种独特的疗法符合人体生命科学原理,动静结合、医患结合,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氏蒙医整骨术的非手术疗法具有疗程短、无创伤、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不破坏骨膜和血运,能够活跃骨的成骨细胞与营养动脉,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复位过程中,加压的点、捆扎的线、稳定的面等外自固定方法,充分发挥骨伤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骨骼的先天自然规律,为伤肢自我修复创造适宜环境和优美条件。
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创新
尽管家族传承为蒙医整骨术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面对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仅靠家族传承已无法满足更多患者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蒙医整骨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临床实践中,包氏蒙医整骨术的传承者们开展整骨理论科研,出版发行著作,并到中西医骨伤医院和研究机构实地考察学习等。在中华医学理论的启发下,特别是在尚天裕院士、李国衡教授等多位中西医骨伤科前辈的指导下,终于将几千年来民间的、无文字记载的中国蒙医整骨医术进行了传承整理和创新发展,形成了具有哲学理念和科学思想的、具有北疆文化内涵的独特理论体系——天地人合一的中国蒙医整骨学。
这一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引起广泛关注,打破了国际医学界“三科制”惯例,继西医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之后,在国际医学科目上填补了中国蒙医整骨科的空白。
蒙医整骨术的国际影响与未来展望
中国蒙医整骨学的创立,标志着蒙医整骨术从“小世界、小平台”的家族传承走向了“大世界、大平台”的更广阔舞台。它不仅为蒙医整骨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更为世界医学贡献了独特的智慧。中国蒙医整骨学,培养了2600多名大学生,80多名三级蒙医整骨传承人,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蒙医整骨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为解决中外骨折治疗中的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国际医学界赢得了广泛认可。如今已纳入内蒙古自治区人大法律保护条例之中,2020年《通辽市蒙医整骨保护传承条例》正式出台,为这一古老医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为国内外骨伤病人提供了优质的诊疗环境,进一步推动了蒙医整骨术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随着更多学者和专家的加入,蒙医整骨术必将在全球医学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它将继续传承天地人合一的哲学智慧,遵循自然规律,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书写新的篇章。正如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蒙医整骨术的实践与发展,正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最好诠释。
蒙医整骨术,不仅是一种治疗骨伤的科学,更是一种蕴含着天地人合一哲学智慧的生命科学。它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以其独特的价值,为人类的健康与幸福保驾护航。
(作者系国医大师、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