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古老的“民间写意画”
更新于:2025-03-26 12:33:58

本文转自:潍坊日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树花正在绘制扑灰年画。

  □本报记者 于哲 文/图

  扑灰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从现有资料看,全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因此被誉为“中国一绝”,更被称作中国年画历史发展的“活化石”。

  扑灰年画的过稿技艺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庙宇壁画,这种古老的技艺在高密由民间画师于扑灰年画中保留和传承下来,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明朝初年,民间艺人在学习庙宇壁画和文人画的基础上,对其充分借鉴、不断创新,从而产生了最早的高密扑灰年画。此后,高密扑灰年画历经数百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粗犷、豪放、率真、大气的美学特征,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民间技艺的独特创造力和艺术感染力。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密扑灰年画技法独特,也称为“民间写意画”,其精髓就是扑灰起稿,手绘画面,信笔挥洒。如今,在高密市姜庄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王树花依然坚持以古法作画。她的《母子图》《踢毽子》等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所谓‘扑灰’,就是用烧成黑色的柳条做笔,在纸上勾画出基本轮廓。随后将烧成‘黑炭状’的木条研磨成粉,再加入水,用毛笔蘸取后勾描图画的细节,让线条更加细腻清晰,这样一来就制成了‘灰稿’。随后将这份底稿依次扑在宣纸上,一次扑灰可以扑抹数张画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吕蓁立介绍,“此后,画稿需经过粉脸、敷彩、勾线、开眉眼、涮花、描金等工艺,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对于高密扑灰年画的技法,民间艺人更是总结出一段顺口溜概括‘大刷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极具地域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密扑灰年画的制作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神话形象到历史人物、从山水景象到飞禽走兽,因其画面夸张朴拙、线条勾描粗犷豪放、着色板块鲜明艳丽、画面寓意深刻感人、极富生活气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高密扑灰年画代表作《家堂》《财神》《姑嫂闲话》等,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鉴赏和收藏价值。

鹃魂灼灼映龟山
鹃魂灼灼映龟山
2025-04-06 08:21:09
从“行涵头”说起
从“行涵头”说起
2025-04-06 08:21:16
雨幕潇潇又清明
雨幕潇潇又清明
2025-04-06 08:21:43
春晨笔记(外三首)
春晨笔记(外三首)
2025-04-06 08:21:59
以艺术史 了解艺术
以艺术史 了解艺术
2025-04-06 08:34:51
以画为桥 聆听星语
以画为桥 聆听星语
2025-04-06 08:34:57
花茂时听风
花茂时听风
2025-04-06 08:35:22
杂技《蹬伞》
杂技《蹬伞》
2025-04-06 08:49:41
悠悠秋千 荡越古今
悠悠秋千 荡越古今
2025-04-06 08:49:51
碗窑里的千年回望
碗窑里的千年回望
2025-04-06 08:50:12
千年石窟做“针灸”
千年石窟做“针灸”
2025-04-06 11: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