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平凡场景焕发出独特光彩
更新于:2025-03-26 13:11:39

本文转自:河北工人报

——读陈晓辉《人间小喜》

任蓉华

身处快节奏的生活,人们忙碌奔波,而内心则向往着一方宁静天地。作家陈晓辉的散文集《人间小喜》,像一卷被时光浸润的水墨画轴,徐徐展开时,山涧清泉、窗前细雨、灶台烟火皆化作笔尖流淌的暖意。他用文字搭建了一座桥,一端连接喧嚣尘世中疲惫的行人,一端通向草木芬芳的心灵原野。翻开书页,有露珠从荷叶滚落的轻响,有月光爬上瓦片的纹路,有花瓣飘落肩头的触动,生活的褶皱显露出了温柔光泽。

该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部生活的显微镜。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放大:比如陪着青蛙看月光的童趣,冬日枯荷的禅意,青苔的倔强生长……看似平凡的场景,在作者笔下焕发出独特光彩。世间万物,皆是心灵的一面镜子,透过它们,可照见自己、觉察自己、疗愈自己。这种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不禁让人想起汪曾祺作品中的人间草木,都是一种对生活本真的回归。

若将这本书比作一株植物,它的根系必然深扎于对生命的质朴凝视中。开篇《陪着青蛙看月光》,作者在昏黄的路灯下,与萍水相逢的青蛙赏月,“或许,这只青蛙也是一位诗人吧,不然它也不会如此专注地看着月光。”孩童般的视角,不由联想到明代张岱“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的意境,却又多了一份现代人所特有的疏离与觉醒。当他写枯荷“行走在四季交替”时,凋零不再是终结,而是生命向大地的庄严行礼;当他描摹青苔“成为豁达美丽的风景线”时,卑微的绿意俨然是时光的拓印者;当他感慨小小的蝉,“以短暂生命完美演绎自我”时,生命的坚韧与执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晓辉的文字总带着某种湿润的质感,像江南梅雨季落在青石板上的雨滴,既轻盈又深沉。《活着,就是幸福》一文中,他写道:“去放下,去体验,去珍惜吧。不与人比,箪食,瓢饮,陋巷,亦是幸福。生命无常时时刻刻,珍惜每一寸时光、每一个当下、每一个不可复制的瞬间。”人生逆境无法避免,但只要还活着,我们就应该想起照在半山坡上的阳光,于微茫之中觉察出幸福和力量,对生活微微笑,笃定前行。《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更奏响了一曲激昂向上的生命赞歌,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坎坷,只要心怀努力与坚持,就一定能绽放成自己梦想中的模样。

在作者看来,世间美有种种,都不如其面对困难时始终如一的内求——花开何须等春来,折一春色藏心房。《早春》一文里写道:“竹林前方的顽石旁,一支鹅黄的迎春花颤巍巍地摇摆于月末的风中。在安静而又喧哗的城市,它像一名宁死不屈的信使,向路人汇报了关于春的消息。”早春萌动希望的种子,冬藏孕育未来的期许,初秋的落叶诉说深情告别,初夏的蓬勃彰显生命活力……字里行间的四季,不是时间的简单更迭,而是内心世界的生动映照。万物皆遵循着各自的生长轨迹,人亦如此,磨难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关卡,却无法阻挡我们奔赴美好未来的坚定步伐。

纸上清风徐来,人间小喜真好。生活的真谛,往往藏在那些微小而确定的欢喜里。诚如作者所说:“小喜是平坦,是宁静,是绽放,是船舵”,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航程中,珍视属于自己的“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