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玉溪日报
□ 本报记者 史志坚 文/图
春日的晨光如薄纱般轻覆在玉溪高鲁山的峰峦间,踏着湿润的山径向深处走去。风里裹挟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远处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仿佛在指引人们探寻山中的秘密。行至半山腰时,忽见一片红雾浮于绿海之上——那是马缨花,如火如荼地“燃烧”在春日的山野间。
高鲁山的马缨花,是自然的诗篇。红艳艳的花朵层层叠叠、挂满枝头,像一团团跳跃的火焰,又似天边倾泻的霞光。它们生长在嶙峋的石缝间、陡峭的崖壁上,无须人工浇灌,却以野性的生命力肆意绽放。花瓣如丝绒般细腻,晨露凝于其上,晶莹如泪,折射出朝阳的碎金。风起时,花枝轻颤,落红簌簌,铺就一地胭脂色的绒毯,连空气都浸染了蜜糖般的甜香。蜂群穿梭于花间,翅膀沾满花粉,仿佛忙碌的信使,将春日的馈赠酿成琥珀色的蜜。
花魂入骨,岁月静好。马缨花粗粝的树干形如枯木,却蕴藏着惊人的能量,灰白的花苞蛰伏一冬,只为在春日迸发出极致的绚烂。彝家人说,马缨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枝干虽扭曲,花朵却团结簇拥,像极了彝家儿女在逆境中坚韧、互助的品格。恍惚间,仿佛听见古老的山歌在花间回荡,诉说着彝家人与马缨花共生的故事。那些关于爱情、信仰与生命的传说,早已融入花瓣的血色中,成为山魂的一部分。
夕阳西斜,山影渐深。一阵风过,马缨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如一场红色的雨。拾起一朵细看,花瓣虽残,却仍倔强地舒展着最后的艳丽。马缨花盛花期不过半月,但这一季的绚烂足以惊艳岁月。踏上归途,回望那片渐隐于暮色中的红,恍然悟得:马缨花的生命哲学,恰似人间情愫,不求永恒,只求在相遇的刹那倾尽所有热烈,将瞬间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高鲁山的马缨花,是春日写就的情书。它教会我们,最美的邂逅往往生于荒芜,而最深的眷恋,藏于山河草木间。若你途经此处,不妨慢下脚步,听一朵花讲述它短暂却璀璨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