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公司回应:
纠偏问题!落地见效!
近日,为推动微短剧提质升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再度发布《微短剧要“爽”而有度》的管理提示。这已经是短短半年以来,总局针对微短剧发布的第五个管理提示,从中老年题材、“霸总”题材、AI魔改、剧名审核,到此次的“爽”而有度,总局正牵引着微短剧行业走上一条兼具社会价值与市场活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此次采访了4家微短剧内容创作公司:北京点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深蓝枫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或是先行试水者,或是成功转型者,或是跃跃欲试者,但是终点却指向同一处:为观众带来更多优质的作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新标定创作边界
“总局此次提出的‘爽’而有度要求,核心在于平衡短剧的娱乐性与社会价值。我们认为,‘爽感’是用户情绪需求的直接体现,但不能以牺牲逻辑、常识和价值观为代价。”点众科技负责人的观点,折射出行业对创作理念的深刻反思。过去,部分微短剧为追求流量,陷入“龙王归来”“豪门虐恋”等悬浮剧情套路。如今,在总局的引导下,行业已经不约而同地展开创作边界的重新校准,创作重心逐步转向真实生活逻辑与社会关怀的结合。
点众科技如今主要通过三方面的改变来构建新型创作坐标系:一是题材下沉,如《西城无小事》以北京市西城区基层治理的真实案例为原型,通过“接诉即办”展现普通人生活;二是叙事升级,减少“15秒一次反转”的机械节奏,转而通过情感递进和人物成长构建“爽感”;三是价值观引导,如刘晓庆新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中通过女主婚姻经历探讨物质与精神的平衡,避免低俗婚恋观。
作为主流媒体入局微短剧的一员,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苏州广电传媒集团董事长沈玲对总局管理提示的理解是,微短剧要进一步遵循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真善美的创作原则。“这两年,总局陆续发布的管理提示使得整个网络视听行业发生了极为明显的变化,最为关键的变化是对微短剧内容精品化的追求,正像文艺大众化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呈现出新的内涵和外延,‘真善美’在微短剧创作上也具有了新的内涵、层次和肌理。”
沈玲认为,微短剧首先应该具备“真实的力量”。“以细节真实达成叙事真实,从而营造出整个故事的真实质感,唤起情感共鸣,微短剧才能打动最广泛的人群。”
“‘爽’而有度并非否定微短剧的‘爽感’特质,而是强调在满足观众情感需求的同时,需遵循文艺创作规律,回归现实逻辑与主流价值。”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双认为,这一要求既是对当前行业问题的纠偏,也是对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性指引。由此行业变化的核心在于内容精品化、资源集中化、跨界融合化等。从业者需在政策框架内寻找创新空间,通过提升质量、拓展题材和跨界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局的管理提示也给了新入局者更多启示。在带领公司向微短剧进军的过程中,深蓝枫景创始人殊晓岚仔细研读了总局的各项规定。“虽然我们本来也没考虑做‘霸总’题材,但是总局的管理提示下发后,促使我们更好地优化了产品布局,提升了作品的表达深度。”殊晓岚介绍,比如公司正在推进的24集横屏微短剧《五棵白杨树》,将以奇幻喜剧的方式折射乡村蝶变,既表现创业者群体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又描绘乡村振兴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图景。
爆款密码蕴藏其中
经过这两年的摸索,点众科技、曲江影视、苏州广电都已经手握多部“响当当”“立得住”的作品,在一部又一部作品的打磨中,背后的爆款逻辑逐渐隐现——比如从“强反转”到“强共鸣”的转变。而这,也与总局的现行导向不谋而合。
《桃花马上请长缨》《这世间如你所愿》《那年夏天外婆的海》……虽然代表作频出,可是点众科技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是无法完全捉摸到爆款的诞生密码。但是经过反复验证,还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在一、二线人群的‘破圈’过程中,需降低对情绪过度拉扯的依赖,避免过度反智,从简单的爽文爽感,逐渐过渡到人物情感共鸣和共情,注重故事逻辑和人物关系合理性,以这样的模式生产,有机会产生更多爆款作品。“
在《一梦枕星河》《面若桃花》等优质作品的带动下,2024年,苏州台微短剧产值突破了2000万元。沈玲发现,当前行业正经历从“流量驱动”到“价值驱动”的转型,因此爆款作品会更多地体现专业规律,不再局限于情节的戏剧性反转,而是通过精品化、大众化、特色化构建更深层的用户共鸣。其中,精品化即指内容从“甜宠逆袭”转向社会价值导向的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等现实题材;大众化即指用户从“女性主导”转向“全民覆盖”,形成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观众基础;特色化即指突出地域性、彰显时代性,锚定一座城、一个人、一个故事在时空交汇处的坐标点,就能使人物和故事成为具有文学典型性的“这一个”。
曲江影视推出的《恋恋小食光》主题定位即为文化赋能与心灵共鸣,以“美食+情感”传递文化治愈力。该剧以陕西美食为载体,展现三秦大地的饮食文化与人文景观,同时映射当代年轻人对自我成长、亲情与友情的思考。在《恋恋小食光》大获成功后,李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未来的爆款可能会更注重情感共鸣,“结合真实感、社会议题、互动性,并利用技术手段提升体验。”
内容难题破解实验
所谓知易行难,爆款密码虽然不那么确定,行业共同的难题却是清晰明了——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出既有深度又有吸引力的内容。
“这需要创作者在剧本创作、角色塑造、画面表现等多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平。”点众科技负责人表示,总局给予了方向指引,而具体实现路径需要各位创作者在实践中一一摸索。对此,点众科技通过加强剧本筛选机制,实行剧本赛马制度,让优秀的剧本脱颖而出;同时,加大在制作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提高整体创作水平。此外,注重与优秀的导演、编剧、演员等合作,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经验,提升作品质量。
这道题在苏州台这里则是“难上加难”。“影视剧产品对一个城市台而言,并不是常态产品类型,特别是编剧、导演、服化道这些专业工种,人才是比较缺乏的。”沈玲说,在具体创作上,苏州台探索“多点开花”和“重点突破”协同作战方式,目前已规划《我是苏非非II》《几回昆梦与君同》《去温暖的地方》《新才子次元传奇》《AI民间传说故事》《来尔公司发家记》《“报”复吧!青春》等重点微短剧。“我们秉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心态,边探索边学习,努力干一件,成一件。”
长期来看,通过提升内容门槛、拓宽产业边界、重塑社会认知,将推动微短剧从“流量快消品”升级为“文化新载体”,成为主流视听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政策引导与创作自觉共振,相信这场由监管引发的行业变革,很快会落地生根,并开出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