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无恙,洄游的小蟹
更新于:2025-03-27 21:36:06

本文转自:南京日报

  □ 吴云青

  还记得去年3月上万只中华绒螯蟹幼体溯河洄游、从长江迁徙到秦淮河的场面吗?时隔一年,它们又要来了。

  随着长江大保护和长江十年禁渔开展,野生中华绒螯蟹种群数量逐渐恢复,再加上秦淮河水质不断改善,赢得“挑剔”幼蟹的认可。这一向好趋势于去年达到某个“质变”节点,出现大量幼蟹溯河上迁的壮观场景,是多年来的头一回。面对这一意外之喜,我市多部门和市民联动发力,护送幼蟹洄游。起初,有些市民是准备捡拾的,但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科普宣传和引导之下,他们欣然成了护蟹志愿者。

  这个春天,小螃蟹们又来了。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市水生生物保护组织和志愿团队未雨绸缪,事先面向社会招募护蟹志愿者,并通过科学研判,按日期和时间段安排志愿服务场次,目前招募正在进行,得到市民积极响应。如果说,去年的护蟹行动多少还有一些“迅速反应”“被动应对”的味道,那么,这一次显然是主动出手、有备而来,护蟹行动当会更加顺利高效、游刃有余。

  幼蟹年度洄游如期再现,说明长江流域生态状况好转和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相对稳定。近年来,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江豚频频现身,一些旗舰物种重归大众视野,都是鲜明例证。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长江全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任重而道远,加快恢复流域生态还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渔业资源量还是水生生物多样性水平,同历史峰值相比仍有差距。有专家指出,由于栖息环境遭破坏等原因,一些珍稀濒危物种恢复速度较慢。别的不说,中华绒螯蟹大规模溯河洄游也才是第二年。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驰而不息、笃行不怠。当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处于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保护,凝聚全社会合力,方能共同护好一江碧水;久久为功、再接再厉,才能让长江生态万象回春。

又至鸟鸣滴落时
又至鸟鸣滴落时
2025-04-07 06:26:50
恶搞历史人物当休矣
恶搞历史人物当休矣
2025-04-07 06:39:47
住在母爱的春天里
住在母爱的春天里
2025-04-07 06: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