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下楼之际,
我购得一把剪刀,
而其包装却写道:
“请用剪刀剪开此包装…”
公屏上急需一行大字:“禁止套娃”!
在我发表了一系列平静的感慨后,设计师带着委屈解释:此类包装设计是为了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同时避免产品在商场内轻易被取走而造成危险。
原来如此,沉默寡言的设计师们,这些年来是我误解了你们...
实际上,不只是剪刀的包装,许多其他产品同样隐藏着贴心的小设计,只是我们未曾察觉。本期,我们将跟随设计师的思路,探索各类生活用品的最佳使用方法!
以往,你是否习惯直接撕去这层锡纸?但又抱怨罐子自带的撒料孔过大,使得烹饪时难以控制用量。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保留这层锡纸膜呢?由于其材质较为柔软,仅需用牙签在上面轻轻戳几个小孔,即可将其转变为一个能够精准控制用量的撒料瓶,同时也避免了调料因接触空气面积过大而快速受潮结块的问题。
这种组合装酸奶通常包裹一圈纸套固定,多数人可能习惯于直接撕除纸套,简单且高效。然而,若按照设计师的初衷操作,会发现一种更为省力的取出方式:只需轻轻抠动两侧四个角,便能瞬间抽取出整排酸奶!
PS: 分享一款经典吃法——在酸奶杯中加入各式水果丁,插入吸管;冷藏数小时后,即可享用超级美味的自制雪糕!
常见的开启盒装酸奶方法是从侧面挤压开口,这一方法广为人知,或许已让大家形成思维定式,认为所有盒装酸奶均采用此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大容量酸奶瓶,因其开口较大,适合倒入杯中使用。
对于小容量酸奶盒而言,此法可能导致饮用时泼溅一身。还有朋友反映直接对嘴喝会吸入细小纸屑。
事实上,大多数小盒装酸奶已预留吸管孔位。
仅需揭开表层密封纸,即可直接插入吸管,轻松享受营养满分的酸奶。
在此呼吁设计师们,对这个孔的标识加以强调,增加加粗箭头指示,以减少消费者的忽视概率!
被誉为人间美味的泡面!
现分享一则避免泡面油渍溅染衣物的小窍门:将有盖一端朝向自己,以此阻挡飞溅的油花!
泡面的盖子不仅是托盘和围兜,还能用来粗略刮除表面油脂再食用。
看来,设计师也许并未想到这一点,让我们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智慧点个赞吧!
数十载的果冻爱好者生涯,全凭一口好牙,一咬一转一拔,即刻开怀大吃。
然而,这一方法的有效性与我的牙齿寿命紧密相连。直到有一天,偶然刷到这样一个视频:
原来只需在端口反向按压一下,就能轻松打开果冻包装。我对此沉默了,震撼无比...
这样的冷知识仿佛告诉我,多年来一直钻木取火,结果发现口袋里有打火机的尴尬。恳请设计师们考虑附上一份使用说明吧!
当然,对于那些封口焊得死死的果冻,还是得动用剪刀,手和嘴都无济于事。
你是否经历过被易拉罐支配的恐惧?
有些罐子的拉环似乎与罐身融为一体,让人怀疑是否是被焊接上去的。指甲都快弄断了也打不开,厂家你真的确定它应该叫“易拉”罐吗?
最痛苦的是拉环断裂的时刻,除了借助工具外别无他法。但我从未意识到,设计师其实早已为我们预想了一种更简便的方法——仅用另一个易拉罐的底部就能轻易打开另一罐的拉环。
设计师惊喜地回应:“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我只能回应:“真的非常惊讶!”
当家中购置大型易碎物品时,常需借助一件利器来拆除外包装上的钉子:那就是羊角锤!它是杠杆原理的完美应用,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除了拔钉子的功能之外,羊角锤还隐藏了一个作为钳子的附加功能,便于我们在钉钉子时使用。具体操作可参见视频演示:
只需将钉子置于两羊角之间,对准位置后垂直用力一锤,钉顶端即被顺利敲入,免去了用手扶持的步骤,大大降低了伤手的风险。
这款实用性极高的多功能锤子,体现了设计师们的巧思,值得我们大力推广!
目前市面上的卫生用品多采用厚实的密封包装袋,许多人在开封时可能会选择直接扯开或使用剪刀,同时抱怨其难以撕开。
然而,你或许又误解了设计师的用心良苦。仔细观察包装边缘,你会发现大部分外包装上都有预设的拆封虚线。
沿着这条线可以轻松撕开包装,无需剪刀辅助。
例如卫生纸袋的拆分线位于侧面,卫生棉的虚线则在两端,而纸尿裤袋的拆封线则设于顶部或底部。
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匠心独运,对于那些沉默寡言但心思细腻的设计师们,我只想说:衷心感谢你们的细心设计。但是,能否将这些优化的设计写入说明书中呢?否则,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你们背后的用心良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