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风暴期,青少年正面临着身心的巨大转变,激素的波动使他们常常难以自控,即使努力稳定情绪亦常被激怒。这时,若家长不能适时让步,家庭和谐便可能遭受波及。
孩子14岁时面临中考,17岁则要应对高考,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为了维持孩子的情绪平稳,父母必须保持低声下气,避免与孩子产生直接冲突,处于极度谦卑的状态。
青春期的子女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原本的温顺和贴心似乎消失殆尽,他们变得浑身是刺,让人不敢轻易靠近。
然而,青春期并非仅是高考后即告结束的成长节点,即便步入大学校园,孩子们与父母的冲突依然存在。家长们或许以为子女已成熟,实则不然,仍需几年的小心呵护与支持。
1. 避免硬碰硬,以柔克刚
青春期的少年少女如同带刺的玫瑰,强硬对待只会两败俱伤。他们对任何不入耳的言论反应强烈,脾气甚至超过父母。除非涉及原则问题,否则父母应选择包容与理解,用耐心和柔情安抚他们烦躁的心灵,成为他们坚实的避风港。
如果采取强硬立场争夺胜利,希望树立绝对权威,而孩子却自我意识觉醒不愿屈服,那么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最终可能导致亲子关系降至冰点。不和谐的家庭环境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情,缺乏关爱与理解可能会使孩子寻求外界的情感寄托,导致与父母感情疏远。
2. 接纳青春期的变化
孩子小学时成绩优异,但进入初中后可能会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课业负担加重、同学间竞争激烈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所致,缺乏积极进取的心态。遇到劲敌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加上学习方法不当,成绩可能急剧下滑,难以保持在前列。
初中学习压力巨大,加之青春期的身体和心理变化令孩子变得焦虑不安。若能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孩子有望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父母的任务是提供帮助而非阻碍。青春期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孩子容易受到家庭和外界的影响;一旦压力过大导致心理崩溃或厌学情绪出现,家长和孩子都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3. 多行动少言语
家中有青春期的孩子时,父母宜少言多做。保持沉默并默默付出,无需与孩子过于计较。只要早期建立的亲子关系稳固牢靠,即使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各种表现,他们也会感受到父母的期望和支持。
尽管有时孩子口头上表示不需要干涉,实际上他们仍然依赖于父母的帮助。当孩子需要援助时,父母不应讽刺挖苦,而是要满怀同情地给予支持,做孩子坚定的后盾。
虽然在学习技巧上可能无法提供太多帮助,但面对学业困难时,父母可以与教师沟通,协助孩子取得进步。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追求卓越的欲望,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的压力时更是如此。学业上的成功也能促进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
写在最后
看似卑微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小心翼翼的行为实际上是有价值的;通过包容和理解帮助孩子渡过青春期的挑战,让他们每天都能快乐成长且情绪稳定,这样的青少年已经走在了许多同龄人前面。因为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紧张不安,经常发生争执;但如果能够亲密交流、毫无隔阂地分享心事,孩子的青春期将会更加平稳,未来自然也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