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的开车技术达到了绝对安全的水准?
更新于:2025-03-31 06:32:58

应该,很难有绝对安全的事情。人生路漫漫,一直开车的话,总会遇到一些黑天鹅与不可抗力。人为能做的,就是在这场概率游戏中,尽量的将风险降到最低。

关于开车个人的理解,个体能够做的降低风险的路径是防御驾驶。如下:

  • 不伤害自己

  • 不伤害他人

  • 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就是,自己和自己的车能够很好的融入近整个交通环境,可以安全的自己从A点移动到B点。进而,不要因为自己这个变量,对整个交通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再好一点,就是让自己这个变量,变成能够对整个交通环境有正向增益的。

这是一整套的:「预见-决策-控制」系统

完全主动那种。

咳咳,好像有点抽象。一个一个说。

一、不伤害自己

核心逻辑:将驾驶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安全决策链

①先,走一步,看三步。可以把自己驾驶的行动规划扩展大15秒以上的单位。为什么是15秒,是根据人的响应能力倒推出来的。应对紧急情况,大概需要6秒的安全冗余,据此线性外推。

  • 执行区(0-6秒):必须立刻行动的区域(如前方急刹)

  • 观察区(6-15秒):需高度警惕的动态变化(如远端车辆变道意图)

  • 计划区(15秒+):提前规划路径规避风险(如预判匝道拥堵)

结合到车速上,可以把当前车速乘以3~4倍,作为15秒规划的基准。

②然后,走的时候,实时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着想去的地方的同时,时不时的搂一眼内外后视镜,及视野盲区。这样可以持续滚动建立,属于自己的低精地图。虽然低精度,但是用作防御参考,够了。

关键是,改变行动轨迹的时候,一定要高精度确认。·变道前:高频查看后视镜2-3次,通过“两次观察差异法”判断后方车辆动态(若后车位置显著变化则暂缓变道)·转弯时:转头观察A柱盲区,尤其警惕电动车“鬼探头”

其他的还有与前车的车距管理、自己的车速管理、自己的精力管理。把这些都大概建立一个准则。进而:

把决策链变成肌肉记忆

然后,就能做到比如:·前车刹车灯亮起时立即收油备刹,同时扫视中镜掌握后方态势;·路口前50米开始收油,脚悬在刹车上随时准备应对闯红灯的电动车;·雨天行车主动降速至限速80%,过水坑提前100米松油减速;

自然而然的那种

二、不伤害他人

核心逻辑:通过信号与空间管理消除他人误判风险

①先,把自己的意图显性化出来。光是你觉得没用,要大家都觉得,才不会打架。·可以通过灯语提前告知周围车辆你的行动意图,变道时严格执行「镜-灯-镜-动」四步法,先观察后视镜,再打转向灯3秒,二次观察确认盲区,最后小角度切入·可以“前紧后松”刹车,初段重刹亮起刹车灯警示后车,末段缓释避免追尾。

②在可能的情况下,能让就让。·经过公交站时减速,防范行人从车头盲区冲出·对龟速行驶车辆不鸣笛催促,保持耐心超车·在双向单车道的乡道会车时,主动向右靠拢30厘米并降速

③然后,主动创造安全缓冲区再主动点话:·横向缓冲:与大车保持1.5米侧向间距,防止货物脱落或车门突然开启·纵向缓冲:在车队中主动创造安全距离,避免被前后车夹击(如预留变道逃生空间)·当右侧车辆突然变道,立即松油备刹,同时观察左后方情况,预留出至少两个逃生通道。

三、能够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我自己就受到过老司机的帮助。在一次高速疲劳驾驶的时候,后车在较远的地方一直闪着前大灯。我以为是我车速太慢了,影响它超车。但,其实是我的车已经偏离了车道准备和侧向车辆亲密接触了。我车的回到车道了,灯也就不闪了,还是保持在安全的距离后行驶

以及,之间在知乎上看到过了双向单车道,大车如何通过灯语告知后车什么时候可以超车,什么时候有对向车过来。

感谢这些老司机。希望自己以后在能够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尽量的去做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

以上,其实无法尽述,也无法覆盖所有长尾、小概率场景。关键是知道关于防御驾驶的思维,不把驾驶当做一个个切片的单独动作。在时间上、空间上,在个体与系统之间综合考虑。然后在套一层冗余的厚甲。

虽然可能会导致每一次的出行的效率不是最高的。但是拉长时间跨度的话,可能是不仅仅是最稳的,也是最快的那个。

概率游戏:

关键是不下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