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路上跑的轿车,从侧面看去,很多都是前低后高的姿态,尤其是一些价格较为亲民的车型,这种趋势尤为明显。而那些豪华品牌的轿车,车身线条却显得更加平稳协调,前后高度差并不明显,看上去更显沉稳大气。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车企不把自己的车设计得更大气一点?难道是因为不愿意吗?其实并不是,厂家当然也想要更好看的设计,但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工程角度来看,大多数轿车底盘的设计都遵循前低后高的原则,这背后有几个关键因素决定了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
首先,驱动方式的影响不可忽视。大部分轿车采用的是前轮驱动设计,为了保证前轮拥有足够的抓地力,车身需要尽可能地将重量向前集中。如果前后高度完全一致或者前高后低,车辆的重心分配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到前轮的驱动力,进而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乘坐舒适性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轿车的座椅布局决定了乘客的腿部空间分布情况。前排座椅因为靠近仪表台,乘客可以将腿部部分伸入中控台下方,因此座椅设计得较低并不会影响舒适性。而后排座椅则不同,乘客很难将腿部完全伸展,如果座椅高度过低,腿部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夹角,乘坐体验就会变差。为了提升后排乘客的舒适度,座椅必须适当抬高,而一旦座椅高度上升,相应的车窗和车顶空间也要调整,于是车身的后部高度自然就增加了。
再者,车辆的负载变化也是影响车身高度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轿车的后部不仅要承载乘客,还有后备箱的重量。在满载和空载之间,后轴承受的重量差异非常明显。如果底盘高度不够,后悬挂系统在满载时的压缩空间就会受到限制,影响车辆的承载能力和舒适性。因此,很多轿车在设计时都会预留出一定的后悬挂压缩空间,使得后部底盘稍微抬高。
了解了这些基础设计逻辑后,我们再来看价格因素是如何影响车身姿态的。豪华轿车为什么看起来更加平稳,而普通车型却显得前低后高?答案其实很简单,核心原因就在于车身长度。
车身越长,前后高度差就越容易被平缓地过渡。举个例子,一辆豪华品牌的中大型轿车,比如某款车长达到5050毫米,即使车尾相较车头高出15厘米,平均到每米车长的高度增长只有2.9厘米,视觉上几乎察觉不到明显的倾斜。而一辆紧凑级轿车,比如车长4572毫米的车型,如果同样存在15厘米的高度差,每米车长的高度增长就达到了3.3厘米,这种前低后高的趋势就会显得尤为明显。
另外,豪华品牌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底盘调校技术,能够通过空气悬挂等配置来进一步优化车身姿态,使得前后高度的差异更加不明显。而普通车型受限于成本,通常采用较为传统的悬挂设计,在视觉观感上自然就难以做到那么平衡。
说到底,汽车是一种工具,它的核心价值仍然是为人们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出行体验。至于车身姿态是否足够优雅,那就见仁见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