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是宇宙中极为复杂的存在,它们不仅仅是恒星的集合,还包含了星际气体、尘埃、超大质量黑洞以及炽热的电离气体。如果把宇宙类比成地球,星系就像是地球上的一片片陆地,看似一个整体,但成分繁多。正如陆地上有泥土、岩石、河流、湖泊、青草和野兽,星系中也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天体和现象。
图/色彩炒饭大师
一、星系的分类
星系非常庞大,但大多数星系距离我们非常遥远。即使使用最先进的望远镜,我们也只能看到它们作为一个小小的光斑。然而,通过仔细观察这些光斑的颜色,我们可以将星系大致分为两类:偏红色和偏蓝色。偏蓝色的星系通常含有大量年轻的大质量恒星,这些恒星发出的短波光使得星系呈现蓝色,因此被称为“恒星形成星系”。而偏红色的星系则缺乏年轻的大质量恒星,主要由年老的恒星组成,因此被称为“熄灭的星系”。
图/Pixabay
二、星系的生长过程
星系的生长过程类似于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生长阶段和熄灭阶段。在生长期,大部分星系的生长速率(恒星形成率)相对稳定,遵循一个被称为“恒星形成主序”的关系。然而,也有一些星系在特定条件下会迅速增长,这些星系被称为“星爆星系”。星系的生长并非无限,宇宙已经演化了130多亿年,星系的质量最大不超过1万亿倍太阳质量。接近这个质量的星系通常已经熄灭,停止了恒星的形成。
图/Miriam
三、极早期的熄灭星系
近期,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些存在于宇宙极早期的熄灭星系。这些星系在宇宙年龄仅为10亿年时就已经形成了1000亿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并且在短短几千万年内完成了大部分恒星的形成。这个过程可以用“快乐、快乐、快乐、然后嘎~死掉”来形容。这些星系的形成和熄灭速度极快,远远超过了我们对星系演化的传统理解。
图/Pixabay
四、星系的熄灭机制
关于这些星系熄灭的过程,科学家提出了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这些星系在短时间内大量形成恒星,耗尽了可用的气体,导致后续无法继续形成新的恒星。另一种观点认为,大量的超新星爆发驱散了周围的气体,阻止了恒星的进一步形成。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活动星系核的反馈机制可能是主要原因。活动星系核是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吸积物质时产生的活动性很强的星系核心。当超大质量黑洞快速吞噬周围的气体时,会释放大量能量,产生高速喷流,加热并驱散了形成恒星所需的气体。
图/Jeremy
三、已经熄灭星系的未来发展
这些已经熄灭的星系未来会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尚未完全解答的问题。它们可能会继续保持沉寂,也可能在某些条件下重新活跃起来。无论如何,这些星系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过程。
文内科学知识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