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就开始认真观察孩子的兴趣。
看他很喜欢篮球,就给他报了篮球班。去了2次,孩子说不喜欢打篮球,还是喜欢弹钢琴,又给他给报了钢琴班。一段时间后,说弹钢琴太难了,他又喜欢绘画,一个月后,画画也放弃了。
这是一位妈妈跟我聊天的吐槽。
为什么明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不能坚持呢?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一直不是在寻找兴趣 ,就是在寻找兴趣的路上。
可是从来没想过兴趣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所以大人有责任帮孩子认识感兴趣的事。
把感兴趣的事情,做成你擅长的事情
人一旦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这是非常好的开始。
比如,孩子学习篮球,只有在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会去练习运球,带球,投篮等技巧。
一段时间后,有的人会在无聊中放弃,也有一部分人会突破无聊,不断精进球技,变成自己的擅长,越来越厉害。
同样一件事情,从都有兴趣到结果的不同,区别在有些孩子不断用自己的行动来换取成就感,推动着自己继续精进,前行。
就像你看到别人练字,写的真漂亮。很感兴趣,结果,没几天,感觉进步缓慢再也不想花时间练习了。
但有的人就愿意每天抽时间来写,因为他觉得每一点的小变化都能兴奋不已。感觉征服了全世界一样,让自己上瘾。有了这成就感的感觉,他每天就自动去练习。
当你不愿意去做某件事,有可能不是不感兴趣,只是没体会到成就感罢了。
当你不喜欢某件事情,有可能不是不感兴趣,只是因为你没有别人擅长罢了。
就像孩子数学成绩很好,孩子可能会说 ,我喜欢数学。
孩子数学成绩不好,孩子会说,我对数学没兴趣。
不够擅长的时候,逼迫孩子努力一把
一件事情,谁都可以喜欢,但是擅长某件事情则需要努力才能办到。
比如孩子练琴这件事,到了某个阶段,总会越来越难。
这个时候感兴趣救不了孩子。而是应该逼迫孩子一把。引导孩子听见有人弹的真好时,心里希望能追上他,告诉孩子演出和名次,鲜花和掌声。激发他的向往。
等到孩子冲破那段黑暗时刻,收获了成就感。就可以骄傲的继续走下去。
很多孩子的兴趣是三天的热情,而成就感是保持兴趣的加油站。
孩子对某件事需要有正向体验,不断叠加,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欲望。
成功的核心不是兴趣带来的喜欢,而是擅长带来的成就感。那些只谈兴趣不关注成就感的人,最后都失败了。
如果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成就感就是兴趣的老师。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