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极度厌蠢?比如说看到伴侣犯错就大发雷霆,看到别人低智商的行为或言语,就感到烦躁和愤怒?本质上是因为他们恐弱,他们真正讨厌的,是那个弱小、会犯错的自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极度厌蠢,其实就是你在极度压抑自己的某一部分。人的心理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我们称之为投射,就是一个人越难以接受自己的部分,就越需要把它在外界找到一个对应物。
比如说你在工作中,有个同事工作效率很低,总是做不好事情,那你就会特别嫌弃他,也很讨厌跟他在一起工作,为什么?除了他会影响你的工作效率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你潜意识中,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什么意思?就是你曾经可能遭受过“因为做不好事情,而被人指责”的经历,于是你的内心就非常恐惧、害怕做不好事情,一旦你看到别人也这样,这种感觉那就会激发你潜意识中的焦虑和愤怒,让你产生嫌弃、厌恶的感觉。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小时候写作业写慢了,父母就会责骂或者催促你,当你成绩比不上别人,反复学一个东西,总是学不会时,父母、老师就会怀疑你智商不高,经常说你笨,那在你的成长路上,“愚蠢”对你来说就会成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要知道,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是没有什么分辨能力的,他的三观还没有形成,他必须要依靠父母、老师的喜欢和认可,才能活下去,那在这种成长环境下,他最后就不得不认同这种观念,甚至还会把对“愚蠢”的厌恶内化到自己心里。
以至于他长大后,看到这种“做不好事情”的情景就会联想到小时候那个脆弱、无能、不被认可的自己。所以一个人为什么“厌蠢”?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厌恶曾经那个不够聪明的自己,我们把那个令人厌恶的愚蠢的自体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所以“厌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把对自我不完美的厌恶,全都投射出去的一种外化形式。不是愚蠢让你感到需求受挫,而是你想灭掉愚蠢。因为绝大部分的东亚小孩儿都是成长在一个非常苛刻和忽视的养育环境里,会不自觉内化很多对自我的禁令,认为犯错就是一件非常羞耻和不能容忍的事情。
那他长大后,为了避免自己再次体会到羞耻感,就会本能地调动起强烈的愤怒和批判来指向犯错的人。但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习惯了用厌蠢去回避羞耻,那他可能就会发展出严重的自我攻击,会不断强化、反感那个脆弱的自己,开始自责、内疚,甚至自我厌恶、自我贬低。
就像“恐同即深柜”一样,我们极度讨厌的东西,其实同时是作用在自己身上,外界的这种非常有强迫性的冲突,也正是我们内心冲突的外化。所以“厌蠢”的重点不是他人为什么蠢,而是你的内心承载着怎样的障碍和痛苦。
尤其是当你发现“厌蠢”已经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生活,比如说伴侣可能只是偶尔犯了一个小错,但你就是容忍不了,或者父母、孩子只是无意间问了一个不怎么聪明的问题,你就会暴躁、发脾气,那你要意识到,可能是你潜在的创伤被激活了。你要先学会去疗愈自己,学会去沟通和解决问题,不然无论你遇到谁,都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厌蠢”都承载了你内心的痛苦,还有一种“厌蠢”,厌的不是智商低、学识低,而是那些明明知道自己认知有限,但却不愿意学习,遇到问题不愿意思考,毫无主观能动性,明明教了很多次,但还是执迷不悟的犯错,面对问题也只会无脑宣泄自己的情绪,指责他人,推卸责任的“蠢人”。
那这里的“蠢”就不是真的“蠢”,而是一种不自知的“坏”,因为他的行为举止,已经严重侵犯了别人自身的利益。这样的人,你一定要远离,因为他们不仅不会有任何成长,甚至还会在各种关键时候拎不清,做出错误的抉择,从而导致你也跟着受累,一起倒霉。
而且这种人,还很擅长心理投射,只要你处在他的身边,他就会认为你也应该跟他一样,但凡你比他强,就会被他嫉妒、打压,一旦不小心沾惹上就是自己灾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