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头发频繁脱落的真相:为何一梳即落大量发丝?
更新于:2025-04-06 12:07:31

头发脱落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正常现象。

人的头发有其自身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处于休止期的头发会自然脱落,每天掉落 50 - 100 根头发通常被认为是正常的生理性脱发。

导致头发正常脱落的因素包括新陈代谢、季节变化、年龄增长、激素水平波动等。例如,在换季时,尤其是秋季,头发脱落可能会相对增多;女性在产后、生理期或更年期,由于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增多的情况。

但如果头发脱落的数量过多,比如每天超过 100 根,或者头发明显变得稀疏,出现斑秃等异常情况,可能是病理性脱发,常见的原因有脂溢性脱发、精神压力过大、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某些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使用某些药物以及频繁烫染头发等。

脱发,这一困扰众多人的问题,在中医领域有着独特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认为,脱发并非孤立的症状,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其防治需从整体着眼,调理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

中医强调,气血乃生命之源,头发的滋养依赖于气血的充盈。若气血亏虚,头发则失于濡养,易脱落稀疏。因此,补养气血是防治脱发的重要环节。

在饮食方面,可多摄入具有补气血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桂圆、当归等。红枣味甘性温,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则有益心脾、补气血之效;当归更是补血圣药,常用于调理气血不足。此外,还可服用八珍汤等经典方剂,以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

肝肾在中医理论中与头发的生长密切相关。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互生。肝肾不足时,精血亏虚,头发无以滋养。为滋补肝肾,可食用枸杞、黑豆、黑芝麻等食物。枸杞能补肝肾、益精血;黑豆色黑入肾,有补肾益阴的作用;黑芝麻补肾益精,润肠通便,对于肝肾不足导致的脱发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中药方剂中,六味地黄丸常用于滋补肾阴,对于肝肾阴虚型的脱发患者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情志因素在脱发的发生发展中也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易导致肝郁气滞。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头发营养供应受阻。故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是预防脱发的关键。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不仅能舒缓身心,还有助于气血流通。此外,培养兴趣爱好,也能让人放松心情,减轻精神压力。

中医的穴位按摩也是防治脱发的有效方法之一。头部的穴位众多,如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按摩此穴能升阳举陷、益气固脱,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按摩可疏风清热、通经活络;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缓解疲劳、改善头部气血供应。每日坚持对这些穴位进行适度按摩,每次超过5-10分钟,对于预防和改善脱发有积极作用。

中药外治在脱发的防治中也独具特色。侧柏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的功效。用侧柏叶煎水洗头,可刺激头皮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生姜性温,其所含的姜辣素能刺激局部皮肤血管扩张,增强血液循环。用生姜切片擦头皮,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也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规律的作息对于防治脱发至关重要。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夜间是人体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保证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为头发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内在环境。

总之,中医防治脱发注重整体调理,从内而外,综合运用饮食调理、中药治疗、情志调节、穴位按摩、中药外治和规律作息等方法,标本兼治。但需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脱发原因各不相同,中医治疗脱发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辩证指导下进行,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