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如同夜晚的充电站,让身体得以休息与恢复。而午睡,则是在白天为身心注入活力的短暂停留。虽然睡眠无论昼夜都被视为健康的重要支撑,但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午睡虽好,却需掌握恰当的方式。适当的午睡能迅速驱散疲劳,反之,不当的午睡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潜藏健康风险,危及生命,就像我们近期接触的一位病例——王阿姨。
王阿姨一直享受着午睡带来的休息,退休后更是将午睡时间延长,有时一睡就是一个下午。起初,家人认为这只是年纪增长后的自然需求。然而,某日下午,王阿姨醒来时突感肢体无力,步态沉重,话语不清,家人急忙送医。
在医院,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王阿姨血压高达200/100mmHg,右侧肌力减弱,面部轻微瘫痪。结合症状和检查结果,医生高度怀疑是脑卒中。进一步的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约3ml。尽管已确诊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但幸运的是发现及时。
尽管家人对突如其来的脑卒中感到困惑,因家中总是注重休息。医生解释说,虽然适度午睡有助于休息,但过长的午睡时间可能扰乱正常睡眠模式,增加血压波动和血液粘稠度,这些因素共同触发了脑卒中的发生。
目前,王阿姨的情况稳定,若能积极配合治疗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康复有望。但若忽视治疗,病情可能恶化,导致更严重后果。
许多老年人习惯于长时间午睡,然而这可能带来短暂的放松和恢复机会,过度依赖或长时间午睡可能对身体不利。我们将深入探讨午睡的利与弊,并通过科学研究为您提供指导,帮助您理解午睡对身体的影响,并学会合理安排午睡时间。
全国九成人口都有午睡的习惯,这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经过一夜的休息,人们精力充沛,但随着工作和学习的进行,脑力和体力的高度集中会让人产生新的疲劳,这时身体会渴望补充能量,消除疲劳,以维持午后的良好状态。
午睡不仅能快速减轻疲劳,提升警觉性和工作状态,还能增强记忆力、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此外,它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高温环境下,大脑供血可能不足,加上劳累,午睡可以有效缓解这一情况,给予身体短暂的休养生息的机会。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午睡对健康的长期益处: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习惯午睡的人大脑容量更大,减缓脑萎缩的速度,使大脑在年老时保持更年轻的状态,降低患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另一项研究发现,缺乏午睡习惯的人比有午休习惯的人认知能力下降的风险增加了四到六倍。
午睡还能降低代谢健康风险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尤其是男性,频率为每周3次且每次30分钟的人,与没有午睡习惯的人相比,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约五分之一,心脏病的发生风险降低了约三分之一。
同时,午睡还能促进泪液分泌,保护视力;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帮助修复和更新皮肤细胞;通过促进体内淋巴细胞活动,增强免疫功能。此外,午睡还能缓解紧张和压力,改善情绪。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种基础疾病的出现,午睡的重要性更为显著。但是否午睡时间越长越好呢?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午睡与健康的关系并非呈简单的因果关系。适量的午睡可能有益,但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午睡时间过长或频繁的情况下。
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从不午睡的人群相比,频繁午睡(即午睡频次≥3次/周)的人高血压发病率增加了12%,脑卒中发病率增加了24%,缺血性卒中增加了20%。而与从不午睡的人相比,长时间午睡(即每次睡眠时长超过1小时)的人脑血管压力大增,急性中风的风险提高了46%。
这提示我们,午睡并非总是有益的,过度依赖或长时间午睡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过长的午睡时间或不规律的午睡干扰了人体的生物钟,引起睡眠惯性,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和入睡时间,导致激素分泌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频繁且长时间的午睡还可能导致依赖性,进一步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过长的午睡使人体进入深度睡眠阶段后突然醒来,常常使人感到疲倦、昏沉,出现嗜睡或情绪不稳定等问题,这会增加意外事故的风险,降低免疫能力。
此外,长时间的午睡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每天午睡超过30分钟的人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了41%,特别是腰围和空腹血糖方面;而中、日、美等国的相似研究都表明,过长的午睡时间会影响糖代谢,增加Ⅱ型糖尿病的风险。
另外,长时间的午睡与大脑衰老之间存在恶性循环关系,与不午睡的人相比,频繁且长时间的午睡人群患痴呆的风险增加了约五分之二。而大脑的衰老和功能障碍可能促使人们增加午睡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加速大脑的衰老过程。
总之,午睡如同双刃剑,适当利用可为我们带来休息和恢复,但过度依赖或不当的午睡方式则可能隐藏健康风险。要科学地进行午睡,确保其成为促进健康的手段而非产生潜在风险的因素。
法则一:找到最佳午睡时长
了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睡眠时间和时长对于大脑和整体健康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午睡时长超过40分钟的人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脂等)的风险增加了一半,而每天午睡时间少于30分钟的人风险略有下降。
因此,建议需要午睡的人群将时长控制在20到30分钟之间,这样既可以保持午后清醒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哪怕仅有6-10分钟的短暂午睡也能提升记忆力,使人精力充沛。同时,保持午睡的规律性和时长一致性也很重要以避免睡眠惯性和夜间失眠。
值得注意的是,午睡虽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不适合所有人。特别是那些经常失眠的人,因为午睡可能会削弱他们晚上的睡眠需求,加重失眠状况和情绪波动。对于特定人群如老年人(65岁及以上)、肥胖人群(体重超标20%以上),午睡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低血压的人在午睡时可能因血压下降引发呼吸困难等问题;血液循环系统严重问题的人在午饭后可能因血液流向胃部而导致大脑供氧减少、头晕加剧。因此,这些人群在安排午睡时应特别谨慎,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午睡时长。
法则二:调整饮食习惯
饮食与睡眠紧密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多咖啡因摄入、营养不足、缺乏B族维生素、钙、镁等营养素都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和褪黑素的分泌,加重睡眠障碍。因此,中老年人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和脂肪摄入,避免过饱、油腻和辛辣刺激食物,稳定餐后血糖,避免困倦感并提高睡眠质量。餐后不宜立即卧床(可站立或散步20分钟),以减少胃食管反流风险并不影响新陈代谢。避免肥胖。
法则三:注意午睡姿势
午睡时应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光线和噪音干扰,保持身体放松,避免压迫或扭曲。趴着午睡会压迫颈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缺氧和视网膜受损等眼部疾病。这种姿势还可能影响胃部和呼吸道功能,导致神经麻痹、面部变形和颈椎病等问题。所以,尽可能采用卧位午睡以提高睡眠质量;如果条件有限,可以使用U型枕固定脖子,坐在椅子上小憩,减少对身体的压迫。
总而言之,午睡能为我们带来短暂的放松和恢复,对身心健康有益。但若方式不当,则可能潜藏较大的健康风险。多项研究已发现不科学的午睡习惯与高血压、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间存在显著关联。因此,在享受午睡带来的益处时,我们必须警惕其潜在的健康威胁。中老年群体应根据上述关键法则调整午睡习惯:控制时长不超过30分钟;调整饮食习惯并保持均衡;采取正确的睡姿,以促进更好的健康。
[1] 马万芳, 林大庆, 徐琳, 等. 午睡与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关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 19(1): 5. DOI: CNKI:SUN:ZGGZ.0.2011-01-014.
[2] 蔡菡, 沈棫华, 李伟, 等. 午睡对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 29(5): 4. DOI: 10.3760/cma.j.cn171468-20190927-00675.
[3] 孙紫怡, 彭阳, 罗佐杰, 等. 睡眠时长和午睡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 30(1): 4. DOI: 10.3969/j.issn.1006-6187.2022.01.008
[4] Vizmanos, B et al. "Lifestyle mediators of association among siestas, obesity, Q2 and metabolic health" Obesity DOI: 10.1002/oby.23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