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吃晚饭可以帮助降血糖?提醒:60岁后,晚饭牢记“4不要”
更新于:2025-04-07 22:47:25

早点吃晚饭可以帮助降血糖?提醒:60岁后,晚饭牢记“4不要”

62岁的李阿姨,自从在体检中被查出血糖偏高,每天都忧心忡忡的,她总是担心这个“不速之客”会影响她的健康,甚至威胁到她的生命。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阿姨听邻居老王提起一个偏方:“不吃晚饭能降血糖。”她想,也许这真的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

于是,李阿姨开始了她的“降糖计划”,刚开始,她觉得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血糖似乎有所下降。

可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李阿姨总觉得胃不舒服,晚上睡觉的时候,饥饿感更是让她翻来覆去睡不着

她开始怀疑:这晚上不吃饭的做法,究竟对不对呢?这种饥饿疗法,真的能降血糖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糖问题在中老年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如何通过合理的晚饭安排来降低血糖,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晚饭,真的会影响血糖水平吗?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吃晚饭呢?

01

北京协和研究:过午不食或能改善血糖

2022年,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团队在毛一雷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一项持续5周的临床试验。

该研究的结果已经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研究中,研究团队要求参与者在6:00至15:00间随意进食,之后不再进食直到第二天早晨。

研究发现,这种饮食模式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同时改善了胰岛素抵抗、肥胖和炎症状况

这种饮食习惯还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这对健康同样有益。

然而,这项研究的对象是健康志愿者,并样本数量相对较少(82人),我们不能简单将这一研究结果推广到所有糖尿病患者身上。

此外,不吃晚饭的饮食模式对于血糖控制实际上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稳定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而言。

过度饥饿或饱食都会对胰岛β细胞造成压力,导致其功能减弱,进而引起血糖波动加剧。

历史观察也表明,经历饥荒后的人群,在后来生活改善并饮食过度时,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这种现象可能与胰岛β细胞的应激反应有关,说明了适度而规律的饮食对于维持血糖平稳的重要性。

02

改变晚饭时间,血糖就能变好?

根据2022年在《糖尿病护理》杂志上发布的研究,科学家们调查了845名18至70岁的西班牙成年人,这些人之前没有糖尿病的历史。

研究模拟了两种不同的晚餐时间:一组在睡前四小时进食,另一组在睡前一小时进食。

研究结果显示,晚餐时间越接近睡觉时间,受试者的胰岛素水平越低,血糖水平越高。

具体来说,胰岛素的AUC(区域下曲线值)降低了6.7%,而葡萄糖AUC增加了8.3%

这一发现提醒我们,晚餐时间的提前可以有效帮助改善血糖控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在睡前至少四小时吃晚餐,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群。

理想的晚餐时间应该在晚上六点到七点之间,确保食物有足够的时间被消化吸收,避免睡眠时血糖水平的剧烈波动。

这样的饮食安排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还可以保证更好的睡眠质量。

03

晚饭怎么吃合适?60岁后牢记“4不要”

1、不要吃太多

晚餐应该“少而精”,《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晚餐应该适量,不宜过量

因为晚上身体的代谢速度放缓,过多的食物会导致血糖水平升高,增加胰岛负担,长期下来可能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2、不要吃太简

晚餐虽然不宜过量,但也不能过于简单,应该包含足够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如果白天的蛋白质摄入不足,晚餐可以适当增加鱼、肉类的摄入,同时搭配一定量的蔬菜,保证营养的均衡。

3、不要省功夫

许多老年人可能由于牙齿不好或者消化功能减退,需要更加注意食物的软硬和烹饪程度。

建议选择容易消化的食食物,比如瘦肉、鱼肉等,并且烹饪时要充分煮熟,以便更好地吸收和消化。

4、不要不讲究

吃饭的顺序也很重要,建议先吃蔬菜和汤,然后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最后再吃主食。

这样的顺序有助于控制饭量和血糖水平,避免餐后血糖迅速升高。

合理的晚餐安排对老年人降血糖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也为自己的健康负责,合理安排晚餐,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吧。

注:本文所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