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团结报
|
|
“二桃杀三士”画像石,汉代,长110厘米,宽41.5厘米。现藏河南博物院。(主讲人供图) |
主讲人:
王莉娜
九三学社社员
河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二桃杀三士”画像石描述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身边的故事。齐景公身边有三个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英勇无比,战功赫赫,但恃功自傲。相国晏婴担心“三杰”为势力越来越大的田氏效劳而危害国家,屡次建议齐景公除掉“三杰”,让齐景公很为难。晏婴想出一计,他给了三位勇士两个桃子,要求其“计功而食桃”。三人私欲膨胀互不相让,公孙接、田开疆自恃功高,各拿一桃,古冶子怒斥二人,二人听后反思确实功劳没有古冶子大,羞愧难当而拔剑自杀。古冶子觉得他二人死去,自己独活是为“不仁”,用语言羞辱二人是为“不义”,也抽剑刎颈身亡。
“二桃杀三士”画像石中刻有三人,高足豆(一种古代器皿)右侧站立着公孙接,他伸出手傲慢地取到了盘中一桃,十分镇定与自我。高足豆左侧的田开疆亦不甘示弱,他右手握剑,正伸手抓盘中另一桃,唯恐自己落后。离豆稍远的古冶子,马步横扎、脚似弹簧,却发现已落于人后,无望的他不禁怒火中烧,左手紧握剑刃已不觉疼痛,胀大的脑袋把他冲动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艺术效果来看,一方面,此幅画像石的画面较为简约,只有持剑三武士、盛桃的高足豆等几个要素,画面构图简洁明快;另一方面,该画像石的线条粗犷豪放,造型风格较为磅礴大气。这是因为该画像石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而南阳画像石多使用质地坚而脆的石灰石,这种石头适宜大刀阔斧式地刻凿而不能过多地追求细节,所以南阳工匠雕刻时一般采用洗练的手法。
此外,该画像石的人物塑造劲健流畅,以夸张的手法展示三位勇士高傲刚强的性格。三位武士膨胀的头部和夸张的脚部都使人感觉他们的体态结构比例失调,但正是这种不合理却构成艺术风格的合理之处。通过三位勇士张扬的动作、飞动的衣衫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从文化内涵角度解读,“二桃杀三士”画像石体现出“舍生取义”“仁义”等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其具体内涵有:忠、孝、节、义。儒家思想跃居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后,汉代社会宣扬儒家思想,提倡仁义道德。
汉代画像石作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从“二桃杀三士”画像石描绘的历史故事亦可窥探汉代儒学的地位和发展。晏子本想利用三人恃才傲物的特点,离间人心,从而削弱他们的势力,却没想到三人竟然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显示三位勇士的高风亮节。“二桃杀三士”画像石画面生动传神,笔法简练、独具匠心,对三位勇士的刻画,也反映出汉代人对他们行为和价值观的肯定,饱含着汉代人对英雄人物的赞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