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巴比伦通天塔,一直都是考古学者热衷的课题。当年,考古学家在古巴比伦遗址上,发现了一处拱形建筑废墟,一开始被认为是空中花园的遗址,直到附近一块石碑的出土,上面记述着该塔的位置和造型,大家这才得知此处原来就是通天塔的塔基遗址。
可以说,巴比伦通天塔是屡毁屡建。
最早的通天塔早,在公元前689年就被毁了,那时的古巴比伦被亚述国王辛赫那里布所攻占。于是,在新巴比伦再次建国后,尼布甲尼撒二世就下令重建通天塔。
当时,尼布甲尼撒二世是举全国之力完成了这项创举,他要求自己的国民们,不管民族和地域,都要参与到通天塔的建设之中。根据现在的考古发现,通天塔的塔基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塔高90米,一共有七层。由于通天塔是砖制结构,而当时受制于材料和工艺,为了让建筑整体看起来更加美观、气势,工匠们很有创意地想出了螺旋形阶梯的设计。如此这般设计,则让偌大的墙体不至于缺乏“点缀”而看上去呆板、单薄。
与此同时,工匠们还加入了斜桥的设计,从而,使得整个塔身外围的建筑错落有致的被“分割”,从而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可以说,这种设计从现代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是极具欣赏价值的。不过,现在了解的仅仅是通天塔的外观,至于整体的设计和结构依旧未知。
当然,没隔多久,波斯人就彻底摧毁了巴比伦,使得这座通天塔也未能幸免于难。到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大帝占领了这块土地后,他也萌生了重建通天塔的念头。不过,当亚历山大大帝得知单单清理废墟就需要10000人工作2个月时,他便打消了这一念头。
自此,古巴比伦通天塔成了人们念念不忘的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