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代打工人,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几次不愉快的找工作经历。
遇到黑中介、空壳的皮包公司、还没谈薪资先让你交培训费工服费的骗子工作室,做行政还要兼职保洁、快递员、外卖员的夫妻公司等等……
以往这些明面上的骗局,大家通过正式的面对面交谈都能识别出一二。
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妄想要恢复奴隶制”的公司,开始把“不要碧莲”摆在明面上了。
所以也就有了打工人和HR迟早得疯一个的鬼畜局面。
甚至还有很多公司,会用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将待遇漏洞进行包装。
让人乍一看还瞧不出端倪。
主打一个嘴里没实话,啥都不真实。
最近,就有博主针对这些招聘条件中的隐藏信息逐一进行分析。
给广大找工作的天真年轻人上了最有含金量的一课。
@爱女孩的面条(下同)
先说第一条大家最关注的薪资。
转正后综合薪资10-15k,奖金丰厚:
这句话可拆解为转正后、综合薪资、奖金丰厚三个部分
众所周知,薪资区间一般取低值,所以是10k。
但这只是招聘工资。
入职初期肯定会加上什么全勤考核、企业文化入职考核等等……
七七八八找理由一扣,在10k的基础上x0.8
以上说的是综合薪资,涵盖了年终奖、绩效、全勤奖等。
把这些去除,意味着基本工资还要在10 x0.8的基础上再x0.8
而这仍然不是到手的,而是转正后才能拿到的。
刚进公司有试用期,试用期工资能拿到转正后的8成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10x0.8x0.8x0.8才是这个招聘中的应聘者进公司能实际到手的。
奖金丰厚这一部分可以当大饼,吃不吃得到都不一定,全凭老板心情。
因为第二条说了:团队年轻,扁平化管理。
团队年轻=人员流动性大,30岁以下员工居多=老板贪便宜,舍不得招有经验的员工=你的加薪空间几乎没有=一言不合就可以用试用不合格开了你。
扁平化管理=谁都可以管你=主要任务是把领导哄好=还要兼职各种杂活。
原则上双休,原则在老板手里,周末有什么事当然是得随时加班的。
不打卡,意味着周末的加班也是义务的,没加班费。
弹性工作制:下班时间可以弹性到八九点。
业务上升期:公司现在没有稳定业务,你去了得给公司拉业务。
潜力巨大:压力巨大。
有时有下午茶:散称小零食or某单客户送的体验产品。
这博主一看就是上过很多班上过很多当,每个总结都精准的点出了最灵魂的潜台词。
在这个入职送空调都能写进招聘福利的环境中,拆解招聘信息才是应届生们真正该学的东西啊。
薪资面议,是低到不可思议的议。
上不封顶约等于下不保底。
吃苦耐劳者优先,就是把工作很苦、“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企业文化摆在台面上。
试岗后看匹配度,就是大概率可能被白嫖。
公司有具体的娱乐活动。
代表公司领导爱此项娱乐,不是让你去娱乐的,是让你去哄领导开心的。
员工普遍年龄较大的稳定工作,娱乐项目就偏老派。
员工普遍年龄小的互联网工作,娱乐项目盲猜狼人杀(午休时间参加的那种)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意味着你的核心技能是word排版,知道仿宋GB2312字体该咋用。
要有主动性,要严谨,代表你得知道一个8块钱的白板笔要提前一周提交流程等8个领导审批完才能买。
还是那句话,真真的福利一定会实实在在写出来。
写的全是小细节的话说明他真的没啥东西。
可仔细想想,为啥连小细节都要当福利写出来呢?
因为有的公司连这种小细节都没有。
不过,你要说所有的公司都按这个规律去剖析的话,也有点以偏概全了。
毕竟有能力的人和待遇好的公司双向奔赴的例子也是有很多的。
只是这样的双向奔赴才该是原本的常态啊。
连求职都要逼着大家做各种阅读理解。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