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会毫无征兆得心脏病?医生:患心脏病的人,或是因为几种缘由
更新于:2025-04-09 22:58:16

许多人常常认为,心脏病的发作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仿佛突然从天而降,毫无预兆。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许多心脏病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前,身体已然释放出一些细微信号,只是大部分人都没能察觉到这些信号的存在。

而有些患者,甚至在平时身体似乎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依然会遭遇心脏病的突发,为何会有如此差异呢?

作为一名医生,我见过无数这样的案例,很多患者在诊断时,都表示自己没有明显的不适感,直到发生意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问题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毫无征兆吗?

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心脏病发作之前,往往会存在早期预警迹象,只是大多数人并未留意这些信号,等到问题严重到难以忽视时才发现,却已经为时过晚。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得心脏病,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

长时间的久坐

现代社会节奏飞快,人们越发依赖久坐式工作,不管是伏案于办公桌前,还是长时间驾车,久坐已然成为众多人的日常习性。

很多人并不觉得久坐有什么问题,甚至认为坐着是“轻松”的事,但殊不知,久坐对身体的伤害是渐进的。

尤其是对心脏健康,长期缺乏活动会使血液流动变慢,导致血液粘稠,最终增加心脏负担,这是我见过的许多心脏病患者的共性。

有一位患者,因为工作的忙碌程度超乎想象,加班频繁,以至于几乎每一天都要在座位上连续待上十几个小时,很少有休息和活动的机会。

她的健康状况看似良好,也没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常见病史,直到一次心脏不适的突然发作,才被发现存在冠状动脉堵塞的问题。

经过深入了解,才发现她的久坐习惯,导致了血液循环不畅,血液中的脂肪物质开始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了动脉硬化的基础。

久坐对心脏的危害,常常是悄无声息的,很多人在得知自己有心脏病时,往往回顾自己的生活,才意识到“坐太久了”可能就是一个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久坐时间每增加一小时,心脏病的发生几率就增加,对于这些人来说,即便没有明显的不适,心脏的健康状况也可能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睡眠质量差

在现代社会,睡眠不足已然演变成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然而,许多人并没有察觉到,睡眠质量欠佳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精神状态的萎靡和工作效率的降低,它更是心脏病的一个潜在诱发因素。

我在诊断过程中,发现不少患有心脏病的患者,都有长期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失眠、打鼾、频繁醒来、甚至是晚睡早起的习惯,都可能成为心脏病的隐形杀手。

有一位中年男性患者,表面看上去一切正常,除了略微的体重超标外,其他各项健康指标都不错,直到他在某一天突然发生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经检查发现,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硬化。

通过进一步的问诊,医生发现他长期存在睡眠障碍,尤其是每晚的睡眠质量都不高,经常熬夜加班,晚上深度睡眠时间极短。

实际上,睡眠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长期的睡眠不足或者深度睡眠时间的缺失,容易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心率不齐,甚至可能引发高血压,间接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心脏是一个极其敏感的器官,它对生活中的各种细节非常“挑剔”,如果没有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心脏会在夜间得不到必要的休息,血管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心脏病的发生几率。

专家明确指出,若每晚能保证 7 到 8 小时的睡眠时间,且睡眠质量良好,那么心脏病的发病风险将会大幅降低。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

当今社会,压力无所不在,职场竞争、家庭生活的压力,个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等,皆可致使心理与生理承受巨大负担。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的人,往往会在无形中对心脏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高压力可致内分泌系统失衡,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从而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有一位患者,他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几乎每天都在加班,而且经常需要做重要决策,精神和心理负担非常重。

起初,他并没有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直到一次高强度的工作后,他突然感觉到胸口压迫感,且呼吸急促,立即被送往医院。

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供血不足和动脉硬化,医生推测,长时间的心理压力和工作负荷,导致了他心脏的负担不断加重。

研究表明,在高压力环境里,长期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加重心脏的“磨损”,进而诱发心脏病。

这些人群通常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生活中的压力累积,直到身体发出警告信号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持续的压力本身就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不畅,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

因此,学会释放压力,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或是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压力,是保护心脏健康的关键。

饮食习惯不当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逐渐改变,尤其是外卖和快餐的普及,使得许多人不再注重食物的营养搭配,高脂肪、高盐分、低纤维的饮食长期积累,对心脏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很多患有心脏病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饮食问题——高胆固醇和高脂肪的摄入,长时间如此,不仅会导致血管堵塞,还会直接增加心脏的负担。

我接诊过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身材偏胖,平时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和糖分较高的食物。

尽管他平时看起来活力十足,也没有明显的心脏不适,但经常吃高脂肪、高盐分的食物,导致他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长期积累下去,他的冠状动脉逐渐变窄,最终引发了急性心脏病。

医生指出,他的心脏病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研究,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血脂异常,进而引发动脉硬化、血管堵塞等问题,最终可能导致心脏病的发生。

因此,维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食物中的脂肪、盐分和糖分,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

心脏病并非突然降临,它通常是长期生活习惯积累的结果,久坐、睡眠质量差、高压环境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对心脏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要想预防心脏病,我们不仅要关注突发症状,还要从日常的细节做起,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因素,才能有效降低心脏病的发生几率,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人不会毫无征兆得心脏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艾罗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诊治进展及管理策略, 中国临床医学, 2020-12-24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