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统治者过世后,后人总会给他们取一个“谥号”,以此来对这位统治者的生平进行总结和归纳,颇有“盖棺论定”的意味。
一般而言,谥号都是继任的皇帝给先皇定的,所以谥号往往是有水分的。当然,一个统治者是明君还是昏君,自有公论,不论如何都不能把一个昏君夸成千古一帝,因此儿子皇帝即便不会给老子皇帝恶谥,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老爹定个美谥。
所以,历史上有这样的惯例,那就是但凡恶谥,一般都是末代皇帝专属的,而且往往是另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所定的。毕竟,新王朝的开国皇帝不是前朝先帝的儿子,所以自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作为儿子的皇帝,该如何给昏庸的先帝取谥号呢?
美谥不行,恶谥亦有违孝道,所以,只能取字面意思上比较平常的谥号。
好在,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这样既不扎眼又能够让后人一眼便能看出荒唐的字眼一抓一大把。例如“灵”这个谥号,就是我国历史上昏君的专属谥号。但凡谥号中有个灵字的“某灵帝”,绝对是脑子缺根弦的糊涂蛋。
历史上谥号为“灵”的昏君绝不止几位,春秋战国时期的蔡灵侯、汉朝的汉灵帝,这些统治者都是不折不扣的庸君。在古汉语中,“灵”的释义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乱而不损曰灵,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好祭鬼怪曰灵,极知鬼神曰灵”,可见,这个字眼放在统治者的谥号上,绝不是什么褒义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