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刘逸鹏)从智能终端、智慧家庭到低空经济、特种电子,以及近期大火的机器人,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近1200家企业展出的智能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吸引了超8万名专业观众的目光,也再次引发业界对人工智能和数据应用的密切关注。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现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蒋国飞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研判。
“目前,在各行业领域,数据普遍存在分散化、碎片化、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制约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落地。”蒋国飞认为,随着芯片供给、模型开源,各方优势逐渐拉平,数据已成为人工智能竞争的核心战场,以及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数场、数联网、数据元件、数据空间、隐私计算和区块链六条技术路线,推动形成横向联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基本格局,加速产业智能化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蒋国飞认为,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可加速数据开放共享,而高质量数据集也应成为AI应用发展的重要支点。“建设高质量数据集旨在将分散、杂乱、碎片化的原始数据,通过归集清洗、加工标注、质量测评和语料管理等环节,加工成高价值、高密度、标准化的数据。”
蒋国飞介绍,当前,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正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知识密集型,需依托三大技术路径:智能标注提升效率与精度、数据合成解决稀缺性问题、质量评测保障数据可靠性。
谈到高质量数据在高端智能产业的应用,蒋国飞表示,高质量数据集结合大模型与智能体开发框架可快速构建各类行业应用,赋能各行业数智化转型。
“目前,中国电子高质量数据集方案已在交通、建筑、农业等多个行业实现规模化落地,支撑客户训练行业模型,构建智能问答、供需匹配、数字化决策等垂直领域AI应用。”蒋国飞说,未来,中国电子愿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进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