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都在训练孩子,比如学奥数,学钢琴,学跳舞,学演讲,学下棋…..这些说白了都是技能培训。
我来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家孩子6岁,喜欢弹琴,在一个老师那边学了一年多了,很有天赋,老师也很喜欢她,很负责。
这天她怎么练都不对,老师反复教就是弹不准。后来老师着急了说:“你就是心不在焉!!不在状态!”
还打了她的小手!孩子伤心的哭了很久。
你觉得这个老师是在教育孩子吗?
这个老师和我们很多家长一样,有一颗迫切的想要孩子学会的心。
但当孩子出现状况了。
比如:不想坚持了。
畏难了,没兴趣了。
或错误率特别高的时候。
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就来了:
“这孩子就是懒,装病不去!”“你就是不认真,怎么错了这么多遍?!”“明明是你想报的兴趣班,怎么才学几天你就半途而废?”“你这么畏难,你以后怎么办?啥也学不成啊?”
然后逼着孩子去上课。
去练琴,去继续学习,继续刷题….
以此满足自己焦虑,恐慌和不安的情绪。
那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呢?
这件事还有后续。
老师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妈妈,说孩子今天练琴不认真,还督促妈妈晚上要盯着孩子多练习几遍,一定要练好。
回家后。
妈妈抱着孩子,先看看孩子的手:“宝宝今天被老师打手了,疼不疼啊?”
孩子说:“疼”
妈妈心疼的搂着孩子说:“妈妈听说你还哭了对吗?你一直是个坚强的小朋友,可你努力练了几次不对,你一定很着急吧?老师还打了你的手,你又疼又着急又委屈所以你哭了对吗?”
说完这句孩子眼泪马上就要出来。
妈妈又说:“妈妈知道你的,你一直是认真努力的孩子,钢琴是你的天赋和梦想呀,今天的曲子没弹好是暂时的,你平时不是这样的,你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对吗?你可以和妈妈说一说吗?”
孩子说:“我不想练,太难了。我弹不好。”
妈妈抱着孩子说:“是的,太难了。弹钢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理解的,当初你从一个音符都不会弹的小人,是怎么克服困难可以弹这么难的曲子的?”
孩子说:“我就是一直练。”
妈妈说:“是的,你一直练,你早就总结了弹好钢琴的精髓,那你愿意把今天犯错的地方弹给妈妈听听吗?我们一起看看是那个拦路虎拦住了你。”
于是妈妈带着孩子拆解目标,一点点弹。
这其中每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妈妈就会在旁边说:“你比刚才弹的好哎,你怎么做到的?”
当孩子谈错了,妈妈也不着急,只是温柔地说:“弹的很好哎,只有这个地方还需要小小调整下,你觉得如何做,可以改进?”
终于练习了很多次后,孩子熟念的掌握了。
妈妈开心和孩子击掌:“你做了耶!妈妈就知道你会做到!你现在的感觉如何?”
孩子骄傲地说:“我很开心!我做到了呀!”
妈妈:“这就是成就感呀!祝贺你,为你开心!”
这才是走心的教育,你发现区别了吗?
当孩子遇到瓶颈和困难时,妈妈没有劈头盖脸骂一顿,想当然地给孩子贴标签,然后粗暴的逼着孩子去练习,去坚持。
而是用以下方法穿插教育孩子。
1、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
察觉孩子的心理状况:疼、委屈、伤心….帮孩子说出这样的感受,理解孩子,看见孩子。
2、托举孩子,给孩子注入心理能量。
妈妈一直在肯定孩子的内在品质。
同时保持好奇心,问孩子练不好的真实原因。
知道真实原因后,妈妈通过提问帮助孩子回忆以前遭遇困难时是怎么做到的?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找回掌控感。
3、脚踏实地的帮孩子拆解目标,不断练习,不断提问,引导思考,克服困难。
4、注意力始终持续在孩子做得到的地方,给孩子正反馈,激励孩子坚持下去。
5、最后成功了,妈妈再一次关注孩子的感受,强化孩子的成就感,帮助孩子记住这样的感觉。
————
总结:
真正的教育是家长始终围绕给孩子注入心理能量,看见孩子的感受,帮助孩子强化自我认知,建立孩子内在驱动力。这个底层逻辑上,再来支持和帮助孩子达成目标,直到成功。从而不断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你觉得有启发,请给我点个赞或关注吧~谢谢
校对 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