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白城日报
陶提梁罐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新石器时代,陶提梁罐已初现雏形,造型简单古朴,制作工艺相对粗糙;商周时期,造型逐渐规整,刻划纹和绳纹等装饰元素开始出现;秦汉时期,罐体更加圆润,提梁设计更为坚固合理,出现彩绘和浮雕等装饰手法;唐宋时期,造型更加优美流畅,装饰图案更加丰富细腻;元明清时期,瓷器盛行,陶提梁罐的发展相对减缓,但在民间和特定地区仍有生产;近现代以来,陶提梁罐更多成为研究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实物。
相比之下,金代陶提梁罐也具有自身特点。金代陶提梁罐罐体饱满,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提梁设计多样,简洁粗壮和纤细精巧兼具;有刻划、印花和剔花等工艺,图案题材丰富;陶质较为粗糙,不如后世瓷器细腻,但质朴、厚重;多以褐色、灰色和土黄色为主,色调较为沉稳;火候控制很好,罐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色泽。这些独特工艺,使金代陶提梁罐展现出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
遥想当年,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金代的勇士们安营扎寨。寒冬夕阳的余晖洒在营帐上,勾勒出粗犷的轮廓。他们围坐在一起,拿出装满美酒的陶提梁罐开怀畅饮,笑声响彻云霄,多么惬意逍遥!夜幕降临,熊熊篝火温暖了每一个人,照亮了他们坚毅的面庞。伴着装满美酒、美食和热水的陶提梁罐,和家人依偎在一起品尝美食,围坐取暖,纵情欢呼,暖流在喉间流淌,风在呼啸,草在摇曳,他们的欢乐与激情,也在这片土地上永恒定格。
陶提梁罐的使用人群和用途,在不同历史时期也有所不同。普通平民百姓会使用陶提梁罐来储存和运输水和粮食等日常生活物品;一些手工艺人和小商贩,使用陶提梁罐来存放工具或商品;在富贵人家或官宦家庭中,陶提梁罐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实用性,会出现在厨房和库房等场所。
除了常见的储存和运输用途外,还有礼器用途,陶提梁罐在某些特定的礼仪活动和宗教仪式中,还会被当作具有象征意义的礼器使用,用于盛放祭祀所需的特殊物品或象征着某种神圣的意义;会被作为艺术品,展示在富贵人家的厅堂或文人雅士的书房,以彰显主人的品味和文化修养;在一些古代墓葬中,会作为陪葬品,陪伴墓主人前往另一个世界,被认为能够在来世继续为墓主人服务;在园林和庭院中,会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元素,增添古朴的氛围。
在中国古代不同地域,陶提梁罐的造型也不尽相同。在北方地区,气候较干燥,陶提梁罐的造型粗犷、厚实,罐体较大,以适应储存较多的水或粮食等物品,提梁部分较粗,以承受较大重量。在南方地区,气候较为湿润,陶提梁罐的造型更为精致、细腻,罐体的装饰更加丰富多样,体现出南方文化的细腻与柔美,提梁设计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美观。在西部地区,陶提梁罐的造型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采用独特的图案、色彩和造型元素。在东部沿海地区,贸易和文化交流较为频繁,陶提梁罐的造型可能融合了外来文化的元素,呈现出多元的风格特点。
陶提梁罐与同时期的青铜提梁卣和金属提梁桶等其他器具相比,它的材质获取相对容易,成本较低,具有一定透气性,对于需要适度透气保存的物品较为有利;保温性能较强,相较于金属或玻璃器具,保温性能较好;与金属器具相比,陶提梁罐不易受到化学物质的腐蚀,储存具有腐蚀性的物质相对更安全;陶制品的制作工艺相对其他复杂的金属加工或精细的瓷器制作来说,更容易掌握和普及,且重量适中,便于携带和使用,优势十分明显。
数千年的时光流转中,陶提梁罐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从最初简单粗糙的形态,到逐渐精美的工艺;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到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风雨,却依然留存,每一道痕迹、每一处磨损,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陶提梁罐不仅是一件器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人类的智慧、创造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稿件:本报记者 李政孚
美编:刘健雄 供图:白城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