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大概是给早起的人打的最大赞美了。
更有人根据这句话信心满满地认为,起得早,活得长,身体好,生活美,简直是早起即幸福的代名词。
然而,特别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光“早起”可不一定能换来长寿,反倒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风险。
是的,大家没听错,早起并不是你以为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在步入老年之后,早起这一习惯,应该“讲究”起来。
那么,60岁之后,早起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扒一扒早起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里面潜藏的“坑”,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怎么才能在早晨醒来后既充满活力,又避免健康风险。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闹钟一响,迅速翻身下床,伸个懒腰,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但这种做法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可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早晨刚一醒来,体内的血液循环还没完全恢复过来,突然从床上坐起来或者站起来。
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也就是俗称的“晕眩症”——一站起来就感觉头晕、眼前发黑,像是要跌倒一样。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很简单,当人们一夜之间从平躺状态进入直立状态时,重力会导致血液向下流动,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可能暂时不足,导致血压骤降。
虽然很多人觉得这只是个小问题,但如果一不小心摔倒了,后果可就不堪设想。
所以,早上起床后,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慢慢来,先在床上躺一会儿,等身体适应了,再慢慢地坐起来,站起来。
数据表明,约30%的老年人早晨起床时都会经历这种体位性低血压的现象。
对他们来说,这种“老毛病”看似不起眼,但积累下来可能引发更多的健康问题,比如摔倒骨折、脑部创伤等。
所以,如果总是觉得早上起床头晕脑胀,不妨去测测自己的血压,看看有没有问题。
早上一起床,很多人习惯性地喝上一杯热水,感觉从内而外地温暖。
但对于一些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这种“热水清晨”的做法,有时候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年纪大了,胃肠道的功能逐渐减弱,消化吸收的能力也差了不少。
早上起床后,空腹一杯热水,容易对胃黏膜造成不适,甚至可能引发胃部的不适反应。
研究显示,胃酸分泌会随着年纪增大而减少,早上空腹喝热水反而可能使胃部的酸碱环境失衡,诱发胃痛、胃胀甚至胃溃疡等问题。
而且,尤其是对那些有胃病史的老年人,空腹喝热水可能让胃黏膜受到刺激,出现疼痛感。
因此,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不要急着空腹喝热水。
可以先喝一些温开水,等待胃部缓和一下,再吃点食物,给胃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避免伤害胃壁。
如果真心想在早晨喝水,还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饮品,例如加点蜂蜜的温水,或者一些温热的中药茶,既不会刺激胃肠,又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老年人习惯一大早就跑去晨跑,想通过晨跑来保持身体健康,尤其在冬天,气温低,空气清新,正是个跑步的好时机。
但其实,这种急于早晨就开始剧烈运动的做法,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带来健康隐患。
年纪大了,人的关节、骨骼等组织的韧性会逐渐下降,早上刚醒来时,身体的各项机能并未完全“热身”,如果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极容易造成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问题。
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血液流动较慢,肌肉和关节的活动性差,再加上没有热身,运动时的风险就更大。
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人,晨跑或晨锻炼时受伤的几率比年轻人要高出三倍。
即便如此,不少老人依然忽视了这个问题,导致了运动过度或者运动损伤。
因此,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早晨运动最好从低强度的散步开始,等身体适应了,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如果实在想跑步,也最好先做做拉伸、活动活动关节,逐渐提高运动强度,而不是一觉醒来就直接“飞奔”。
早晨的“黄金时间”是大家都听说过的,但很多人不知道,身体的“黄金时段”并不只是用来忙碌工作的。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早晨起床后,肝脏正是排毒的关键时期。
此时如果习惯性地忙着吃东西、喝水,或者开始工作,容易打乱肝脏的“排毒节奏”,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甚至加重肝脏的负担。
肝脏的排毒时间一般是在凌晨1点到3点左右,而在早晨醒来时,肝脏处于一个相对“空闲”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节自身的代谢。
这个时候如果不合理进食,或者立即开始过于剧烈的活动,肝脏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容易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一些专家指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早晨醒来后可以适当延缓进食,给肝脏一定的时间去完成排毒工作,避免在早晨过度劳累或吃东西过快。
此时,可以选择一些易消化的早餐,或者中午再进餐,避免对肝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既然早起能带来这么多潜在的健康隐患,那么,早起的习惯究竟是不是延长寿命的关键呢?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燕嫱.从意义疗法与心流体验探索名老中医健康长寿之道,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