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都市快报
杭州市临平区信达外国语学校
五(6)班 陈麟
清晨,厨房中烤箱发出“嗡嗡”的低鸣声。我皱着眉,不耐烦地指着烤箱对爸爸抱怨:“一大早就弄这些,太吵啦!”
爸爸笑着走过来,眼中满是温和:“你不是一直吵着要吃蛋糕吗?外面买的不健康,今天爸爸给你做‘老爸牌蛋糕’。” 话音刚落,“叮”的一声,烤箱停止了运转。爸爸打开箱门,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小巧的蛋糕,递到我面前:“趁热吃。”说实话,那蛋糕模样并不精致,我提不起丝毫兴致,匆匆背起书包:“不吃了,我上学去。”便径直出门,全然没注意到爸爸眼底那一抹落寞。
在学校里,一整天我都心神不宁,仿佛有什么事压在心头。吃过午饭,妈妈把我叫到办公室,递来一个蛋糕盒,略带责备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你天天嚷着要吃蛋糕,你爸爸特意买了材料,钻研了好几天做的。喏,这是你爸刚送来的,快趁热吃。” 妈妈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我这才明白为何整日心绪不宁,是早上对爸爸的态度让我满心愧疚。
我从妈妈手中接过蛋糕盒,看着里面那个依旧朴实无华的蛋糕,脑海中浮现出爸爸笨拙地握着打蛋器,手忙脚乱搅拌蛋液的模样。他满心期待我看到蛋糕时惊喜的表情,可我却在清晨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的热情,他该多难过啊。我回过神,望向窗外,我轻轻咬下一口蛋糕,甜蜜在舌尖散开,爸爸深沉的爱也缓缓流入心田。
那一刻,我读懂了爸爸藏在蛋糕里的深情。那个飘雪的冬日,那盒饱含爱意的蛋糕,是我成长的起点,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指导老师胡平平:
文章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生活小事的细腻描写,将父子间情感的转变展现得淋漓尽致。心理刻画入微,从起初的不耐烦到知晓真相后的愧疚,层层递进。结尾点明主旨,升华情感。若在环境描写等细节处再雕琢,文章感染力会更强。
本版主持 骆忆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