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鄂州日报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方仲华 通讯员柯智明)“我们生产的秸秆燃料热值在3800—4300大卡之间,1吨产品的效能近乎0.9吨煤,能源替代效果显著。”近日,湖北国楚热力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杨国良介绍。
该公司坐落于泽林镇,专注燃料生产供应,其核心技术聚焦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该公司以秸秆为主要原料,经粉碎、混合、挤压等多道精细工序,将秸秆制成新型生物质燃料。这种燃料燃烧效率高、有害成分少、环保优势显著,一经推出便备受关注。目前年产能已达10万吨,产品畅销江西、湖南、湖北、河南等地,年可消化农作物秸秆15万吨,产出燃料产品15万吨。
秸秆的高质利用,一头连着企业效益,一头系着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一方面,培育众多秸秆收储点,精心构建“农户—收储点—企业”网格化供应模式,一举打通秸秆收储的“肠梗阻”,化解农户处理秸秆无门、企业收储难寻原料的困境;另一方面,以秸秆收储利用企业为突破口,持续完善区、乡、村三级收储体系,壮大收储主体队伍。当下,全市超20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已与湖北国楚热力有限公司签订收储协议,让秸秆各尽其用、身价倍增。
“这一举措切实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生态能源办公室)主任唐高峰表示,未来,随着秸秆利用产业链不断延伸、科技赋能持续深化,鄂州的秸秆利用将迈向更高水平,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注入磅礴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