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梁 湘
编辑 | 龚 正
“近一年,有出演过单集播放量在5000万以上或者爆火角色的,请起立。”
优酷演综《无限超越班》第三季里,随着这句询问,全场19名无限学员,只有赵柯淳一个人站了起来。
作为爆款短剧《好一个乖乖女》的男主角,此前鲜有表演经验的00后演员柯淳(本名赵柯淳),一周涨粉超150万,被粉丝称为“短剧一哥”。而当赵柯淳回答,自己主演的短剧单集播放量在七八千万、全剧全网播放量能超过20亿时,身旁的资深演员们都惊讶得瞳孔地震。
怪不得《无限超越班》总导演范家驹说,在柯淳还没有高挂热搜榜时就约到了他,是节目组的幸运。
震撼还没结束。节目的总监制尔冬升表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505亿元,已经超过了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25亿元。在市场层面,短剧已然从当初不入流的小众玩家,成长为影视市场的一极,完美践行了“屌丝逆袭”之路。
长久以来,传统影视行业里一直存在着电影>长剧>短剧的鄙视链。早期人们有些看不上短剧,不仅因为它拍摄成本低,内容处理得相对粗暴,也因为从业者往往未经专业训练,单凭一张年轻的脸就可以轻松入门。
据前程无忧等发布的《2025微短剧从业者生态调查》,短剧从业者超7成年龄不足30岁,其中00后占比46%,95后占比24%。
年轻能带来很多东西:胆大敢闯、创新力强、能追赶风口。但也意味着沉淀不够,资本不足,技巧不熟。短剧这个新兴行业自身,也因为年轻,在波动中投石问路。
去年春节期间,以《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代表的短剧全网出圈,而后一部《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拿下了超5000W热力值。
就在行业主力玩家准备继续大干一场时,到了今年,整个春节短剧大盘加起来却只有6000W的热力值左右,无一部全民级短剧出圈,预计行业总收入12.6亿元,还不到电影春节档95亿票房的七分之一。这显示出行业稳定性的欠缺仍然超乎预期。
直到开工后,短剧付费才大盘回升,赵柯淳出演的《好一个乖乖女》大年初六上线在红果上达到2000W热力值。
有从业者为这个现象“缓颊”称:春节期间,电影有更强的社交属性,而更具个人属性的短剧,与合家欢的氛围格格不入。从这个角度讲,短剧与电影并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在应用场景上互补。
但也有声音尖锐指出,短剧作为一个被国家相关部门正名了的行业,已经告别了芜杂发展期,精品化发展才是行业“命里所缺”。
尤其现在短剧商业模式还发生了变化,更左右着短剧制作方、以及短剧演员需要向上突破。
以前的短剧,通过剧情在关键处反转(即所谓的一冲、二冲等),来诱导观众持续充值,这形成了早期的商业模式之一。但现在随着红果短剧完全免费模式的推出,要打动突然拥有了广泛选择的观众,这就要求短剧从业者需要不断推出好作品,符合内容创作规律,才能维系行业热度。剥离冲动消费的观众才愿意持续观看,且按照商业模式的设计,看的时间越长,短剧的收入才会越高。
一方面是短剧给影视行业发展带来的赋能,一方面是短剧与短剧演员的向上突破需求,这或许是《无限超越班》这样的主流屏幕与短剧演员,能开始互相“对上眼”的深层原因之一。
当然,短剧演员的这碗饭,现在越来越不好端。
随着李若彤、刘晓庆、张天爱、舒畅、盛一伦等知名演员纷纷涉足短剧领域,短剧已经不再只是短剧演员的天下,他们不是要跟自己以及自己的同温层竞争,而是要跟全行业演员竞争。
这一逻辑,也呈现在了节目的构思之中。
作为综N代,《无限超越班》第三季延续前两季的经典模式,由业内老戏骨监制团带领香港和大陆两地中青年演员,以经典影视作品为主要演绎题材,展开能力与素养的双重考验。
节目这次请来的导师,涵盖了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深谙娱乐圈规则的经纪人、内地实力派演员。既有总监制尔冬升携手的郝蕾、李诚儒、刘涛、吴镇宇等监制团队,也有客席监制王晶、向华强、杨天真,以及无限总经理曾志伟。当然也邀请了一些傅首尔这样的跨界演员、和丁真、余宇涵等“零经验”演员,共同扩大综艺的观众基盘。
按照部分大众的猜想,短剧演员的演技“被羞辱”应该是节目一大冲突点。当赵柯淳在节目中提起粉丝称自己的哭戏是“柯淳一滴泪,天上星破碎”、结果实际表演下来问题暴露很大时,其实就巧妙中了观众们的预判。
但值得称赞的是,节目也没有放过其他成熟演员。在节目第0期,杨天真开场点评全员简历就来了个提神大招:批评艺员们简历像精修写真集、公开资料无脑堆砌、个人特征不明显,甚至给老前辈陈志朋当头一棒,直言不讳地指出其简历中《还珠格格》播出时间都写错了,显得非常不专业。
这些非常干货的批评建议,不仅为艺员们创造一个拟态的职业环境,也抬升了节目的格局——不管是不是短剧演员,大众要看的是所有演员们真正理解并尊重行业的努力,以及对未来会诞生更多好作品的期待。
短剧不再是行业的一个特例,而是行业平等的一份子。《无限超越班》第三季似乎向观众发射着这一信息。通过各类演员同台竞技,共同思考行业的整体未来,这或许才是对短剧发展最好的赋能。否则局限于小圈子自行玩耍,也就谈不上“超越”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