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会说,油炸食品我早戒了,奶油蛋糕也很少碰。可问题在于,反式脂肪酸的藏身术太高明。超市货架上,那些标着“植物油”的零食,名字听起来绿油油,实际可能是氢化植物油的天下。植脂末更是餐饮界的常客,奶茶里、速溶咖啡里、火锅蘸料里,都有它的影子。一杯500毫升的奶茶,植脂末能有5到7克,换算下来,反式脂肪酸轻松超过1.5克。每天来一杯,血液里的坏胆固醇蹭蹭往上涨,好胆固醇却往下掉。这血脂一乱,心脏还怎么好好干活?
反式脂肪酸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它有多少热量,而在于它怎么“使坏”。它会钻进心肌细胞的膜里,把原本顺畅的脂质排列搅得一团糟。心肌细胞得靠这些膜正常收缩,钙离子、钠离子进进出出全靠它。一旦膜的结构乱了,心脏跳动的节奏就乱了套。时间一长,心脏的泵血能力下降,心室慢慢撑大,体力越来越差,爬个楼梯都喘得不行。偏偏这过程悄无声息,没啥大动静,等你夜里睡着睡着憋醒,才发现事情不对。
反式脂肪酸还不光是让心脏累着,它还能捣乱心脏的电信号。研究说,它会让心肌的动作电位拖得老长,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啥意思?就是说,心脏本来该“咚咚咚”跳得有条理,可它一使坏,心跳可能突然乱了节奏。尤其在加班熬夜、情绪激动的时候,室性早搏甚至更严重的情况都可能冒出来。别以为年轻人身体底子好就没事,猝死的新闻里,多少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查下来没啥大毛病,就是脂代谢长期失衡,硬生生把心脏拖垮了。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反式脂肪酸这么“毒”,还能满大街跑?说白了,商家爱它。它便宜,保质期长,口感还好。炸鸡翅酥脆,蛋糕不化,饼干吃着香,哪个离得了它?可这些“好吃”的背后,心脏却在默默吃苦。街头小摊的油锅更吓人,油用了一遍又一遍,反复加热,氧化得不成样子。吃根油条,2克反式脂肪酸下肚,吃份炸鸡,更多。这种“黑油”不光伤心脏,肝脏、胰岛也得跟着遭殃。
反式脂肪酸这东西,防它还真得长点心。食品标签得仔细看,别一见“植物”俩字就放心。那些“酥脆”“不易融化”的广告词,听着诱人,其实可能是反式脂肪酸在招手。国内现在还没普及查血液反式脂肪酸含量的习惯,但在国外,这已经是心血管风险评估的一部分。像C18:1 trans、C18:2 trans这些指标,能直接告诉你,心脏到底背了多少隐形债。可惜,国内普通人哪会花钱查这个?更多时候,大家还是觉得“吃饱了就行”,哪管脂肪酸是啥玩意儿。